创新,往往是打破存量竞争的桎梏,朝着增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对于如今正寻求转型的保险业来说亦如此。
从早期的线上化转型到如今的智能化升级,从产品服务的实践创新到战略、发展模式的底层变革,保险业正在重塑竞争格局,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刚刚跨过创业21周年的阳光保险正是我们观察行业向“新”力的样本。其内部从政策、机制、资源保障上大力支持和保护创新,衍生出诸多新产品、新服务,同时又基于创新的基因,在企业的发展模式上不断追求变革,助力公司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中不断赢得市场先机。
当然,越是转型深入,越要进一步拷问“价值”,回溯阳光保险的这条破局之路,我们不仅要看它做了什么,更要看到它做对了什么。
实践创新:从产品到服务的多维突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国内的车险市场一直较为粗放,承保风险的问题长期被忽视。那时保险企业普遍会偏向承揽保险金额相对较大的大吨位货运车辆保险,因为大货车的一张保单金额可能高达数万元,保险营销人员因此获得的佣金较高,险企保费收入也可观,但其中的承保风险和业务可持续性却很少有人提及。
彼时,作为刚创业成立不久的新兴险企,阳光财险率先通过缜密的调研发现,汽车保有量一直在增加,粗放的车险模式不会带来更长久的发展,所以大胆研发出“红黄蓝”模式——也即是通过对车辆种类与开车的人进行细分,进行精准的风险定价,依此给机构和营销人员匹配不同的激励政策,有效把营销人员的市场活动目标聚焦到价值业务身上。这一模式很快在阳光保险创业时期的主要业务上显现效果,使阳光保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业务品质不仅远高于同业,同时客户也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此后,阳光财险基于这一理念在2009年研发出了中国财险业内第一张“车险生命表”,形成了以终极赔付率为主、以历史经验赔付率为辅的车险风险定价及资源配置机制,使阳光财险的车险经营水平得到跨越性提升。随后,阳光财险的创新不断,从“车险生命表”升级为“车险智能生命表”,再到智能算法技术的引入,公司车险业务价值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形成,公司不仅提升了精准经营能力,也进一步让利消费者,让低风险客户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定价,“一人一车一价”成为新常态。
像这样的创新在阳光保险屡屡见到。例如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进一步培养起保险意识后,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人的一生究竟需要多少种保险?可以说,许多行业人士都无法解答这一问题。阳光保险再次挑起大梁,围绕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广超2万名人群大规模调研,基于对客户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创造性地推出“三张保单保一生,五张保单全家福,七彩阳光满堂红”(简称“三五七”)产品配置理念,从客户家庭视角解答了公众疑问,让客户对自身家庭的保险规划与配置一目了然。不仅如此,阳光保险依据此产品配置理念逐步构建起满足家庭全生命周期需求的产品体系及配套增值服务体系,旨在不让客户多花一分钱,让客户交的每一分保费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红黄蓝”到“车险生命表”再到“三五七”,产品不断创新也需搭配上不断精进的服务,因此阳光保险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查勘环节的“三个一”服务标准、震动业界的“闪赔”名片、行业首支“客户体验官”队伍、“三心四性”综合服务体系标准等等,践行“让我们的服务成为客户选择阳光的理由”。
当前,在保险业转型变革关键期,谁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具效率的服务体验,谁就能拥有更大发展可能。阳光保险从产品到服务的创新求变,恰是遵循突破发展增量的路径——客户体验不断精进,企业“成事”也会水到渠成。
科技向新:数字化转型的底层变革
眼下,技术环境、科技设施日新月异,催生出全新的AI保险产品、应用场景乃至商业模式,就连如今的客户群体也在不断拥抱科技变革带来的新体验。行业人士曾指出,保险业利用AI洞察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懂保险的用户倾向于选择运用AI的保险公司,而不太懂保险的客户则更需要平台以智能化方式提供服务,两种场景将长期并存。
对于AI,阳光保险的科技人员并不陌生。早在2017年,阳光保险就提出了“一台机器人与一群客户”的科技终极目标与销售、管理、客服“三大机器人”工程。但在传统金融企业要打造这样一种人工智能产品是很艰难的事情,为此,公司推出“罗布泊”计划,让科技人员奔赴业务一线,探索科技“无人区”、突破落地应用。近年来,阳光的科技团队在销售、服务、管理三大机器人工程上全面发力,AI智能产品逐步成型并在机构业务端实验落地。
例如在客户服务方面,“智能客服机器人”整合报案、查询、续保等300+场景,在去年全年服务客户超1457万人次,智能化服务率和客户满意度均大幅提升;在理赔革新方面,阳光保险打造的行业首创“人伤智能定损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与医学知识库,实现伤情诊断与赔付标准自动生成,去年处理案件超11万件,使用率超82%,真正让理赔从“人定标准”迈向“算法公正”。
事实上,阳光的科技基因早在成立时就已种下。在创立之初,阳光就围绕科技建设做出了两项重要决策:第一是自建科技队伍,自有科技人员占比大幅领先行业,保证核心系统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第二是始终保持科技投入大幅高于行业。
对于未来的发展,阳光保险曾表示,将布局更多创新突破点,全面发力保险+AI,“相信在未来两三年,AI可能对阳光的整个科技管理体系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对模式的优化改造和运营效率的提升,都会带来非常深刻的变化。”
战略破局:以新阳光战略锚定价值发展
企业的发展除了上述的产品服务与科技创新外,固然离不开更为本质且更为宏观的战略方向指引。
两年前的阳光创业日上,公司首次提出“以数据智能打造科技阳光、以模式创新打造价值阳光、以爱与责任打造知心阳光”的新阳光战略。彼时,公司刚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阳光还尚未享受片刻荣耀,便以归零的心态、清醒的认知意识到,面对壮汉如林的资本市场,作为新鲜面孔的阳光必然会面对比以往更多的挑战。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也因此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蓝图与使命。
据悉,所谓新阳光战略,即是以落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为战略主线,通过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新阳光战略启动后,一个个战略工程如期落地、一项项既定目标逐一完成。公司通过全方位开展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产品与服务体系建设、销售队伍转型升级等客户工程,客户思想全面深化,“知心阳光”让“金融为民”理念更为具象化;同时,阳光的数据工程也正在稳步推进,围绕三大机器人创新方向正在多点布局“AI+”,“懂保险”“懂客户”的专业服务不再只是蓝图,“科技阳光”逐步成为公司发展核心驱动力;知心阳光、科技阳光的落地,自然而然为“价值阳光”铺就基石,不论是公司业务品质、盈利可持续性抑或资产负债匹配能力,均进一步提升。
创新是阳光的基因,价值是阳光的底色。站在创业21周年的节点,回望阳光保险从战略重构到实践突破的向“新”之路,会更为透彻地理解阳光保险何以应对行业变局——破局之路,唯“新”不破。在新征程中,阳光保险仍然正以“敢闯新路”的魄力,书写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篇:LPR降息,企稳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