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团有两大奇怪现象,背后传递了很有意思的信息。
第一个奇怪现象,在最需要炮火支援的时候,美团创始人王兴出乎意外的沉默了。
直到目前,王兴最近一次公开发表言论是在2025年3月12日于清华大学发表的题为《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的公开演讲,此后,他虽在2025年4月3日通过内部全员信宣布公司人事调整,但未再主动对外公开发表言论。截至2025年5月18日,王兴已约67天未在公开场合或社交媒体发表新言论。
另外,2025年4月25日其微博显示空白,实为设置“仅半年可见”且近半年未更新。
在美团在舆论上备受瞩目,而且舆情压力超大的情况下,这种沉默就更不寻常。
曾经三度在社交领域创业的王兴,其实有超级强的表达欲,也从不缺席美团的公关战——其在社交媒体的很多言论,如“消费者每一次花钱都是在投票,用钞票投票是最有力的”,“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等等,都流传广泛。
也正因为此,爱说话、敢说话的王兴在美团当下舆论环境很不利的情况下依旧沉默,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也是比较重要的是,随着美团这几年“垄断门”“高抽佣”等公关负资产的不断增加,王兴的昔日的“好学深思 言必有中”、“敢于竞争 一剑封喉”的“智者”、“勇者”形象已然坍塌,这个时候的发言已经没有了当年屠龙少年的正向 buff 加持,反而更增加公众对美团的反感。而偶像包袱比较重的王兴自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干脆决定沉默。
第二,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对于扶正不久的二号位王莆中,王兴也必然有一个观察期,而眼下危机四伏的局面,更是考验王莆中控局能力的最佳场景。所以王兴自然乐意出让发言权,看王莆中如何应对,借以考察干部。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王莆中可能让王兴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京东开始发力外卖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在公众一般认知还是“京东外卖很难战胜美团”的对美团有利的局势下,按照“领先者不应主动回应追赶者”的基本公关准则,王莆中不发言的效果远远好过发言。
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王莆中却少见的公开发言了,而且发言水准之low,击破不少资深媒体人的下限。
简言之,王的发言不但啰嗦絮叨,而且毫无底气,甚至还要引用一些外部数据,细细碎碎,这极不符合其身份和定位。
作为二号位,王莆中的发言本应是格局开阔、一语中的,而且一定要言简意赅。但他除了啰嗦之外,还引喻失义的使用了不少成语,如”狗急跳墙”“围魏救赵”,甚至还使用了典型的 WG语言如“把 xx 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其实,“把xx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云云,才真正是应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语言糟粕。
所以,美团最近的第二个奇怪之处,就是任由王莆中发出这种极为丢分的爆low言论。
不过,反转来了,多位曾经在上市公司担任过公关1号位或业内资深公关老炮的讨论结果是:“真的想不通王莆中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么low的话,实在无力理解,大概率是被迫而为,或者根本不是王自己的观点”。
要知道,王莆中在美团内部节节高升,实则来源于其优秀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其整体形象在即使办公室政治盛行的美团内部,也是口碑极佳。如“高情商”、“三观正”、“系统思维强”、“干什么,就能做好什么”等等,这都是来自美团内部的基层真实观点,也被一些业内对其风格有所了解的资深人士所认可。
这就越衬出其发言水平与其为人水平的背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对此,多位公关老炮和美团内部、前员工有过密集讨论,大家总结出王发此奇谈怪论的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飘了”。
认定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王莆中并不如此前公众观察中那么完美无缺,其一贯的谨慎克制,是登顶之前给自己打造的一种“人设”,一旦登顶成功、大权在手,一些根性上的缺点也就爆发出来,发言也就不会再那么克制,在飘飘然中说出了一些自己的“真心话”,体现了其实际上的格局和水平。
第二种可能性是“怕了”。
坚持这种看法的观察者认为,京东外卖突然踏破美团不那么可靠的护城河,直逼王莆中的起家核心业务“美团闪购”,而美团也许彼时在业务上还没有丢分很多,但舆论上已经一败涂地,王莆中一则觉得这种局面下,如果不做出公开动作,很难向王兴交代(因为王兴以前在此类场景中都是敢于正面迎战的)。
王莆中的恐惧在于,他刚登上“太子”的位置就套上了绞索,王兴的沉默正是他留出权力的真空,借以考察王莆中在极限压力下的真实能力。从目前来看,美团的战绩堪忧——对外发声失策,进一步拉低了美团的形象;业务上,不但没有有效的压制,使得京东从1000万单爆发到2000万单,不仅让那些当初预言“很难超过500万单”的观察者被打脸,也让“太子的荣光”似乎即将成为泡影。
再则,美团闪购如果危殆,王在美团内部与另一即时零售山头(也就是领军美团另一部分即时零售业务“小象超市”的郭万怀,王兴之妻)的较量就会落于下风,自身的前途也变得危险起来,故此在强烈的恐惧感驱使下开始“口不择言”。
第三种观点是“发言非王所愿,也非王所发,王被迫当了一回传声筒”。
站这种观点的业者,居然最多。他们一致认为,王的水平绝对不至于一low至此,故此发言是他人操作,而这个“他人”绝不会是美团的公关市场部门,大概率可能也只能是郭万怀的操作。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因为公关部绝对操作不了集团二号人物的发言;二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颇有由创始人夫人管理、参与公关系统决策的传统,郭更是担负过相关职能。
虽然郭目前在业务部门任职,看似不管公关。但其本身就是公司最核心圈层S-team的决策人之一,对公关部门有巨大的实际影响力。
而这种比较尖锐霸道、铺张扬厉的发言,又深深吻合坊间对郭的一贯行事风格的认知。
故绝大多数观察者认为这次实则是“郭以其特殊地位,直接逾越王的个人意愿,强推了一次以王名义的发言”。
如果这种推论是真,反映出的问题则是——集团二号位不能决定自己的发言,创始人太太却可以“按着牛头强喝水”的操控公司的对外发言权,美团内部权力生态的痼疾和德不配位现象的严重,可见一斑。
但是,一个问题又回来了,为什么美团会这么敏感呢?因为从市占率来说,这是一个绝对头部、占据80%份额的巨头和一个没有做过外卖的追赶者之间的PK啊。
这其实和美团的发展路径有关。美团在扩张上很谨慎,它没有腾讯分化出去的广州研究院搞出微信、阿里跳出舒适圈成为云计算和AI巨头的战略想象力和勇猛精进的精神,而是像洋葱一样,基本沿着本地生活服务的外延,一圈圈的往外扩展,无论是酒旅、打车这样的外围业务,还是从外卖衍生到了即时零售,都是如此。
这样的优势,是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此前的资源,稳字当头;最大的劣势,是护城河很浅、不同业务的异构性很差,缺乏战略纵深,这就使得对手很容易就踩进美团的核心业务圈——例如京东做外卖、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很快就打到了美团的腹心之地,而美团要打京东的零售却是山遥水远。
言归正传,如果真的是郭操作了这次发言,那王莆中则不妙矣。
套用王兴的名言,美团内部现在的话语权之争,就是有很强业务能力的外来者与很强内部影响力的自家人在即时零售这个业务上的竞争。
在一众外部业务发展的不好也不太坏的情况下,即时零售是美团叙事下的核心之核心,是美团从一家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变成一家电商企业的核心抓手。
从业务逻辑上来讲,依靠第三方而提供商品、服务的美团闪购,与纯自营的小象买菜虽然有微观上的不同,但实际上已经不难发现,两者的SKU和领域正在逐渐的接近,甚至开始重叠;另一个方面是,两者的自营与第三方属性的主要区别是在SKU和供应链方面,但在前置仓、外卖网络方面的协同度或说复用性是非常高的,这就为两者的整合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更好的提升效率,整合也是不二之选。
但关键在于,整合之后,王与郭,必有一人失去对即时零售的话语权。
而恐怕在王心中,最担心的也是自己的亲儿子美团闪购被郭万怀摘了桃子,毕竟后者已经有不止一次这样的操作,前有干嘉伟、后有陈亮,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可能在王心里,有一幅这样的图景——要下好即时零售的全局大棋,郭万怀实在力有不逮。
故此王兴有了提拔王莆中管理核心业务、尤重发展美团闪购业务的举措,这个决定或许在3-5年间都不会动摇,因为美团内部元老退休殆尽,王莆中有能力又正在当打之年,所以王兴高度依赖他把美团带到一个新的业务高度。
但一旦到了即时零售大局已成的时候,谁来摘桃子,就会很难说了。眼下的例子已经很明显——桃子都还没有长大,郭万怀可能已经把“手”伸过来试探了。
事实上,王兴并没有真的想把谁当成太子,王莆中如果这点都看不到,那在美团也走不远。
一个强大的、有光辉战绩的老巨头企业的二号位是最难当的,例如李一男、张康阳、万洪建等…这些被推崇的,通常都以惨败而收尾。腾讯、百度也都是还在由创始人负责,足见交权之难,“太子”之难当。
更何况,王兴的领地意识很强,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王兴还会干很多年,王莆中如果真的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当“太子”,那这个“太子位”永远无法转正,甚至这个位置将来会变成铁打的王座,流水的王莆中,美团的治理文化一向很出名,但骨子里还是封建那一套“家天下”。
但如果王莆中认知到自己只是业务上的负责人,而在美团已无再往上走的路,以及感受到得到来自郭万怀和一系列嫡系的觊觎与打压,王莆中是否还能像前几年一样心无杂念的把业务做到专精,是否还能保持极度的奉献态度,这都在考验王莆中的人性与底层价值观,真是把人架在火上烤啊。
最后说一句,王的美团闪购,郭万怀的买菜,终局合并后就有一个谁主导的问题,王的心态是功高盖主怎么办,郭的心态是家天下,所以王接位不但是梦幻泡影,而且还会因为和郭的博弈,给美团增添许多消耗,甚至留下内耗的种因。
但这一切已经无从修正,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和治理文化,到底是“家天下”“夫妻店”,还是“能者多劳”,是写进企业DNA的,是过去近20年的发展中一砖一瓦砌进这个企业的底座的,想改也难。更何况,人家为什么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