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09988,以下简称“阿里”)CEO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
吴泳铭强调,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AI科技革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存,阿里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全新征程。
除了感谢阿里家人的支持外,吴泳铭还提醒阿里的初心不能变:“重新创业路上,唯一不能变的是初心: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客户价值,站在未来思考。这是阿里穿越周期走向102年的根基。事实不止一次证明,当我们帮别人解决了问题,自己发展也就不会太差。”
间接辟谣马云回归
吴泳铭内网发帖,原因之一是,借第21个“阿里日”到来之机,呼吁阿里人重启创业意识,摒除大企业病。
在拼多多(PDD)、抖音电商等崛起后,曾经“打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的阿里,需要重振电商市场份额,并抓住AI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重塑阿里的核心竞争力。(详见财中社)
一如吴泳铭在阿里内网帖子所称:“公司过去两年主动变革,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主线,我们对业务方向进行了重新聚焦和优先级的重组。”
另一原因则是间接辟谣社交媒体上出现的阿里创始人“马云回归”传言。
事实上,2023年9月吴泳铭接替逍遥子张勇出任阿里CEO后,张勇曾制定的“1+6+N”早已被叫停;菜鸟物流、阿里云分拆上市暂缓,起复蒋凡、重组阿里电商事业群,召回陈航、重启钉钉AI化等,吴泳铭对阿里的调整和布局切中肯綮、有条不紊。(详见财中社、)
在此有利局面和正确方向下,马云即便“回归”,更多也是凝聚人心、加强协调,而非重新回归“前台”。
吴泳铭对此心中有底。
他在帖子中表示:“接下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我们会选择长期和全局的价值而非短期局部价值,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集团各业务的协同策略。”
“饱和投入”聚焦核心战役
如前所述,吴泳铭所称的“几大核心战役”,无外乎重振阿里电商、阿里云市场优势,同时,抓住AI变革红利,成就阿里的崭新“霸业”。
具体来看,在经过蒋凡近半年的调整和绸缪之下,淘宝闪购的推出,并协同饿了么正式杀入京东(09618)、美团(03690)的外卖和即时零售“三国杀”,当是眼下阿里明面上的最大“战事”。(详见财中社)
“对阿里而言,并非只是饿了么出战,而是整合包括饿了么、盒马以及淘宝天猫已有即时零售在内的供给,再直接在淘宝App里对用户大规模补贴。这也意味着,与美团、京东一样,阿里已将即时零售视为其整个电商业务的增长点。”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财中社》。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因为涉及骑手社保、外卖商家账期等焦点话题,京东和美团的热搜声浪明显高于前期独自应对的饿了么。而在淘宝闪购加入后,以阿里整体的规模和体量,京东、美团、阿里的“三国杀”方可谓“鼎足之势”。
此外,在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线”上,阿里与字节跳动(以下简称“字节”)旗下火山云、豆包等的AI云市场份额之争,其惨烈程度甚至远较明面上的外卖和即时零售大战有过之而无不及。(详见财中社)
在这场谁都输不起的未来之争上,不仅有字节创始人张一鸣直接出手、千万元年薪挖角阿里通义大模型原技术负责人周畅及团队的“攻防战”,还有字节携旗下今日头条、抖音、TikTok等巨大流量和应用场景积累下的巨大势能,以及字节曾囤下的巨量英伟达(NVDA)高性能GPU。
而为了相互狙击,阿里甚至动用了法律“武器”。
2024年12月初,界面报道称,周畅因违反竞业协议跳槽字节,已遭到阿里起诉索赔。
基于AI大战的重要性,吴泳铭更在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详见)
“走向新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勇气改变自己,适应变化。‘突破自己’”这个说法不新鲜,但是非常难,会是一场艰难的蜕变。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功,要丢掉路径依赖,打破组织惯性,超越内部视角。阿里历史上颠覆性的创新,恰恰都是打破常规,选择了艰难且少有人走的路。”吴泳铭说,“同时,AI技术革命,也让阿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机会产生更大协同效应,具备创造全新用户体验和价值的机会。如何运用AI技术重塑组织运作方式和提升效率也尤为重要。我们会在工具支持、组织保障、考核机制上全力保障,让改变不仅落于口头。”
下一篇:李想的6.39亿年薪,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