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霖
出品 | 奶酪投研
利好政策“多箭齐发”,正在为资本市场注入信心。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在谈到《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进展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重点是改革基金运营模式,督促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此外,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用奖金跟投自己产品的比例要求,并适度延长锁定期,让这些“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
未来,基金经理将承受更大的业绩考核压力,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事实上,近年基金行业人才流动明显加快,如何维持团队稳定已成为基金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
4月30日,融通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范琨卸任所有在管产品,又一位曾经的百亿基金经理告别,而对融通基金来说,如何稳住权益投资规模和业绩仍是不小的挑战。
传闻落地
范琨可能离职的风声,在基金圈已经传了近一年。
去年6月21日,融通基金发布公告称,范琨因“内部调整”卸任融通明锐。此后,范琨管理的其他四只产品——融通增强收益、融通成长30、融通内需驱动、融通慧心相继增聘基金经理,引发了市场对其动向的猜测。
如今石头终于落地。2025年4月30日,范琨“清仓式卸任”上述四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
基金公告中给出的原因是“休产假”,但此前华夏基金刘平、工银瑞信赵蓓等休产假只是增聘人员共同管理,并未卸任,而范琨则提前为离任做好交接安排。
作为业界优秀的女性基金经理,范琨具有横跨理工与金融的教育背景,系湖南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其2012年7月加入融通基金,历任融通基金化工行业研究员、周期组组长、研究副总监,2016年开始掌管基金,2023年管理规模一度超过百亿。
代表作融通内需驱动自2020年2月5日接手,至今年4月30日,任职总回报为99.77%,年化回报率达14.13%。
最近一年,该基金业绩出现回撤,收益率为-8.56%,不过长期来看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谈到投资理念,范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相辅相成,是她较为偏好的投资体系。投资最本质的就是要弄清股价上涨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而有效捕捉盈利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价值投资更像是锚,而趋势投资则是围绕锚这个中心尽可能地扩大超额收益半径。投资中需要始终保持客观冷静,避免陷入盲目看好的茧房之中。
从代表产品来看,范琨是一个对重仓股把控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持股集中度为行业平均水平,换仓较频繁,对行业轮动的把控较好,同时获得较优的个股Alpha收益。
自从范琨离任的猜想开始流传,其管理的产品也遭到大量赎回。如融通内需驱动2024年三季度末合并份额为13.22亿份,而今年一季度末仅为3.91亿份。
有业内人士认为,“顶流”基金经理离任,会对产品业绩和投资者情绪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会对基金未来业绩感到担忧,从而降低投资信心;另一方面,新任基金经理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这可能会对基金的短期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红色基因
诞生于2001年的融通基金,是全国第13家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股东分别为诚通证券(持股60%)和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
2021年12月,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诚通集团)以131.35亿元的价格受让了原新时代证券(现更名为诚通证券)98.24%的股权。2022年4月,证监会核准诚通集团成为融通基金的实际控制人,5月,来自诚通集团的张威出任融通基金董事长。
据悉,诚通集团入主后,融通基金提出打造“红色基因”央企特色基金公司的口号,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有资本运营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打造服务国有资本运营和满足居民理财需求“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2024年4月22日,融通基金原总经理张帆因个人家庭原因离职,由副总经理商小虎代任其职。同年10月25日,商小虎正式转任总经理。
近两年,融通基金大力布局央企主题投资特色产品和业务,尤其注重指数基金的开发,成立了融通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基金、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ETF、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ETF、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红利ETF等产品。
从管理规模上看,融通基金在公募快速发展的2019年和2020年,也实现了规模的跃升,2020年三季度末触及最高点1687.52亿元,但此后步入下降通道,2022年才重新企稳。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管理规模为1485.82亿元,作为成立24年的基金公司而言成绩不算亮眼。
在权益投资领域,融通基金的业绩也遭遇一定压力。Wind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截至2025年5月7日),该公司旗下有可比数据的38只主动权益基金中,20只产品收益为负。
投研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张威曾对媒体表示,融通基金重视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打造多层次的投研梯队。
随着范琨“清仓式卸任”,其未来动向及对相关产品影响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公司投研团队稳定性也遭遇挑战。贴上红色标签后,融通基金能否走出央企基金公司的特色之路,管理规模能否再上新高度,还需要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