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郭二侠说财)
餐饮是勤行,竞争激烈,利润薄,赚钱难,上市也难。A股不给上,港股也不好上,绿茶集团从2021年3月先后五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历时4年,期间几近绝望,但在2024年12月看到同行兼竞争对手的小菜园成功上市,才让绿茶看到了新的希望,坚持不懈的冲击港交所,现在终于开启IPO招股。
一、招股信息
二、公司概况
绿茶集团,2008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凭借江南风装修、人均50-80元的亲民价格和“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爆款菜品,迅速成为杭州的“初代网红”餐厅。
经过17年发展,绿茶集团建立了全国餐厅网络,餐厅总数截止今年4月增加至493家店,覆盖21个省份、四个直辖市以及香港。
其布局策略有三大特点:
1. 聚焦高线城市:早期重点布局华东(如浙江、上海)、广东、华北,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超50%。
2. 加速下沉:2023年起向三线及以下城市扩张,截至2024年底,158家门店位于下沉市场,计划未来三年新增门店中50%布局于此。
3. 海外试水:已在香港开设门店,计划2025-2027年进军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市场。
过去三年,绿茶以年均29.8%的速度扩张,2024年新增120家店,远超同行。按画饼计划,2027年门店将突破千家,成为中式餐饮连锁龙头之一。
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绿茶集团在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人均50-100元)中,门店数排名第三(仅次于西贝、小菜园),收入排名第四,市场份额0.7%。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绿茶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3.75亿、35.89亿和38.38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17亿、2.96亿和3.50亿元。
绿茶集团的收入结构,80%来自堂食,外卖占比提升至18.8%,手机充电、礼盒销售等“副业”贡献不足1%。
在过去三年里,绿茶集团开店与闭店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2022—2024年,其新开餐厅分别为47家、89家、120家;同期,其关闭餐厅分别为7家、5家、15家。
从客单价、翻台率、同店销售额这几大重要指标来看,绿茶集团的经营数据呈现下滑趋势。招股书可见,绿茶餐厅的整体人均消费由2023年的61.8元减少至2024年的56.2元;公司的整体翻台率由2023年的3.30次下降至2024年的3.00次;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为-10.3%,而上一年同期则为26.2%。
三、综合点评
在消费降级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绿茶集团和其他餐饮上市企业一样增长乏力。呷哺呷哺、海底捞、九毛九等上市餐企股价低迷,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餐饮行业的态度。
在估值方便,相比同行,小菜园市值102亿,估值16倍;九毛九市值35亿,估值59倍;海底捞市值965亿,估值19倍;呷哺呷哺市值8亿,还在亏损中。绿茶估值13倍,但各项经营数据都在下滑,这个只能说合理。
绿茶集团本次IPO发行股份占全部股份比例的25%,按招股价7.19港元算,募资约12.1亿,8名基石锁定6.7港元,流通盘5.4亿,流通盘太大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全球发售的1.68亿股,有5050万股老股,占比30%,也就是说这些前期股东急于套现,甚至都等不及公司上市股票解禁后卖出,说明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绿茶市值48.4亿,要想达到72亿纳入港股通的门槛,股价需要拉升50%才行,5.4亿的流通盘,想要拉升这么高,难度很大,除非玩套路回拨。
绿茶集团目前孖展20倍,最终大概率会超购100倍启动回拨至50%,甲乙组各105000手,按3万人申购算,预估一手中签率100%。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