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供应链金融则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这句被反复引用的论断,在中企云链二度冲刺港股的进程中展现出新的注脚。
作为中国最大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以及最大的独立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中企云链以超2万亿确权量、近10亿营收和15.9%净利率的亮眼数据,正在重构供应链金融的底层逻辑。
当传统金融机构仍在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苦恼时,这家成立仅十年的企业已构建起覆盖98%中国地级行政区的数字化网络。其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路径的选择,更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产融结合的深层变革。
当消费白条启发企业信用!中企云链用“云信”打通万亿资金链
受“京东白条”等产品激发个人信用市场爆发的影响,中企云链创立的初心在于让企业信用也能被“用起来”。
2015年,定位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中企云链正式被成立。
作为中国领先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其主要任务是撮合整个产业金融供应链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譬如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促成供应商资金流转。
之所以强调是独立平台,是因为在中国的所有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中,包括独立平台(即由独立于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服务提供商所建构的平台)及非独立平台(即由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建构的平台)。
而中企云链的成立虽然是在南车、北车投资、中国船舶、中国铁物、中国重机等央企,工行、农行、中信建投等金融机构,北汽、云天化、紫金矿业等地方国企,金蝶软件、云顶资产等民营企业,这些初始股东的支持下实现,是一家典型的央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但其业务并不依赖于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而是通过自己的平台——“云信”提供服务。
对此,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表示:“经过无数次打磨,我们依托全面的行业伙伴资源以及丰富的业务服务经验,打造了“N+N+N”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来盘活大企业优质信用,推动产业链上企业清理三角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浪潮的加速,供应链金融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被重新定义和重塑,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约为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8%。
整体需求蓬勃爆发下,中企云链的平台成功在2023年5月成为首个确权应收账款累计金额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独立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并在随后不到20个月内,也就是截至今年1月,有关金额已达2万亿元人民币。
从“确权王者”到“场景先锋”,中企云链用户两年翻倍!
具体业务方面,公司主要包括确权及保理业务、场景数字业务及其他生态业务三大板块。
其中,确权及保理业务是主要收益及收入增长动力,对应产品主要是云信和供应链票据,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方面,中企云链规模遥遥领先,在供应链票据方面,中企云链是供应链票据的先行者,首批获准接入票交所。
中企云链在2024年确权应收账款金额和获得的融资总额方面均为最大,市场份额分别为14.2%及15.0%。按同样的基准计,2024年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独立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市场份额分别为29.5%及32.6%
场景数字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在2024年依旧仅有7%,但比例显著提高。事实上,脱核场景数字业务已成为中企云链的一个重要发展引擎,其依托强大的生态能力、专业能力和平台能力,已迅速跻身国内一流场景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该业务主要提供括云租、云砼以及云数等产品。
准确来说,中企云链大部分服务都是通过云信平台运营。
基于十年的深耕发展,截至目前,中企云链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在资产侧,截至至2024年底,中企云链平台共连接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在资金侧,平台已链接3,574家金融机构。
云链平台的总用户数量由2022年的230,434家翻倍增至556,588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等用户遍及中国98%的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用户包括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
作为曾经国内最具生态效应和最大规模的确权供应链金融平台,如今中企云链已构建了“云租、云数、云投、云单”等多元场景数字金融产品,发展成为了“确权金融”与“场景金融”兼顾的、国内首屈一指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於2024年,按取得的融资总额计,公司在中国產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包括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及场景数字金融平台)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為12.9%。
科技重构供应链金融效率,再次赴港成为中企云链的选择
得益于强大的生态及运营能力,中企云链营收、毛利均逐年稳健提升。招股书显示,中企云链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对应毛利分别为5.72亿元、8.21亿元、9.5亿元。
目前,公司已是国内该类业务少有的盈利者。2024年公司以近16%的净利率实现1.57亿元的净利润,对应经营利润率为19.4%。对比公司2022年、2023年分别达7.5%、16.4%的经营利润率、7%、17.3%的年内利润率,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日前,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中企云链平台上已有超过50万家中小供应商,核心企业在云链平台累计确权1.8万亿元,银行投放应收账款融资1.3万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从5年前的年化5.3%,降低到年化3.2%,最近还在降低;全线上化的交互,促使融资时效大幅提升到T+0当天完成。
同时,在“脱核”数据融资方面,目前中企云链已落地800多个产业数字化项目,推动银行为供应商提供基于产业数字化的数据融资近50亿元。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不仅是解决部分链上企业融资瓶颈的“生命线”,更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守护者”。
事实上,复盘供应链金融的变革发展历程,科技成为重要驱动力
互联网平台模式的爆发,让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三角关系,即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长期存在信息孤岛与信任鸿沟等问题成功被技术及新的商业模式破解,中企云链就诞生于此时。
而眼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在驱动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实现更高维度的质量发展。平台以技术,一手链接产业链龙头企业,一手链接金融机构,挖掘供应链中丰富多样的交易、库存和物流数据,以此精准衡量企业的信用状况与潜在风险,服务链上中小微企业,成为重要的行业推动力量。
另一重推动力量则在于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大势。供应链金融被喻为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对于支撑制造业全球化3.0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意味这部分市场需求的爆发非常可期。
按照《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预计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达到10.3%。
作为业内领头羊,中企云链对这两重趋势自然是清晰的。据招股书,中企云链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增强核心技术及基础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基础设施、提升销售、品牌推广能力、拓展国际业务和战略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