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在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中大型纯电SUV,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8(1600)mm,轴距为3000mm。小米YU7共推出三个版本车型,其中标准版续航为835km,PRO四驱版本续航为770km,MAX高性能四驱版本续航为760km。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重点介绍了小米YU7的设计理念、外形设计、空间布局、内饰配置,以及性能等方面,并重点讲解了YU7搭载的创新技术,包括笼式车身升级、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小米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
与此前“金句”频出的演讲风格不同,雷军此次介绍新车时用词较为“克制”。例如,当讲到座椅时,雷军表示新车配置了堪比豪车的电动座椅,他还特意强调:“这里就不和哪一款豪车比了。”
特别是在辅助驾驶方面,雷军并未用过多篇幅展开讲解,只是介绍了这套系统搭载的硬件配置,讲解中并未涉及软件系统,同时也没有提及辅助驾驶可实现的具体功能。
据雷军介绍,小米YU7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具备700 TOPS算力。同时,该车还搭载了探测距离达到200米的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与小米SU7不同的是,小米YU7将全系标配小米汽车的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且搭载激光雷达。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APP
实际上,自4月以来,小米汽车关于“智能驾驶”的营销就开始降温。整个4月,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中只提及了两次“智驾/智能驾驶”。相比之下,仅3月份,小米汽车的官方微博中,就有6条提到“智能驾驶”。
5月初,有网友发现,小米汽车的宣传物料上,其智能驾驶功能已更改了宣传术语,将原有的“智驾”更改为“辅助驾驶”。另外,“代客泊车”功能的介绍也被修改为“代客泊车辅助”。小米汽车官方回应媒体称,此举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汽车行业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
不只是小米,今年上海车展以来,众多车企在宣传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上的措辞都非常克制,此前火热的“全民智驾”“智驾平权”等营销词汇几乎没有再在公开场合出现过。例如,理想、蔚来、鸿蒙智行等多家品牌纷纷调整了相应的宣传表述,不再使用“高阶智驾”等概念,而是普遍采用“导航辅助驾驶”等说法。
智驾宣传降温背后,是相关部门监管政策正在收紧。
今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了《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公告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容易引发误解的名词,必须以“智驾等级+辅助驾驶”进行描述,例如“L2级辅助驾驶”。此外,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强调驾驶员必须全程参与控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监管政策收紧,智能汽车的营销正在回归理性,在法律法规发挥监管作用,以及企业自律的情况下,自然就回到一个理性的状态,企业也将更加关注产品技术创新本身,汽车行业才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