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艳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对产业升级具有深远影响。
一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产业链效率。
通过数字化技术,中小企业能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供应链协同水平,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效能提升。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中小企业能够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生产,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优化中小企业生产、库存和营销策略,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能够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缩短交货时间,降低成本,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能。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产业创新。
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平台,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涌现,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中小企业可以较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小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产品创新。借助数字化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远程运维、在线培训等更多服务,拓展收入来源,实现服务模式创新。
三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构建产业生态。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企业间的信息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搭建。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促进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推动产业集群形成,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利用数字化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实现与上下游企业、与用户、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有效连接,构建起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三大挑战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障碍。
通常来说,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比较有限,转型成本高、资金压力大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其数字化基础比较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构建数据收集、生产、管理等基础设施,成本高、工作量大。并且,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中小企业从开始推进数字化到数字化转型实现需要几年时间,在短期内不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且融资能力相对较弱,数字化转型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其次,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束缚。
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而中小企业在数字技术人才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较难吸引到转型所需的技术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的数字技术人才争相进入到中小企业中,但与中小企业所需技能仍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此外,受限于企业规模,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暂时难以建立起较为成熟高效的数字人才培训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管理层对数字知识储备不足,在数字产品与服务的选购、数字产品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出现一些“内卷式”行为,导致企业利润偏低,影响企业转型积极性。
最后,数据安全风险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隐忧。
通常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往往给企业的数据安全带来较大挑战,尤其是对于核心技术较少、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会使其原来的技术优势面临泄露风险,迫切需要加强数据保护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此外,一些企业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尚待提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与建议
受多种因素影响,数字化转型单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数字化转型需坚持“业务价值优先、小步快跑迭代、生态借力共赢”,要聚焦核心场景,通过最小可行产品验证后再规模化推广。同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相关活动与专项资金扶持,努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转型加速度。而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努力,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结合当地产业特点,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数字化转型环境。具体建议包括:
一是设计好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各细分行业特征,研究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引和实施方案,推动各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相关标准研制。结合当地实际,研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对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进行全面摸查诊断。针对中小企业对于核心数据信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泄露的担心,要制定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相关安全意识教育。
二是选取好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分类推进。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府牵头“懂行人”进行调研摸查,选取中小企业较为集中、转型迫切且条件相对成熟、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细分行业进行首批重点支持,后续分批次推进。要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重点企业“建档立卡”,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靶向提升其数字化水平,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支持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鼓励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哑”设备改造和关键设备更新,以“智改数转网联”为重点,支持企业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打造产品工艺仿真、设备预测运维、产线智能控制等场景样本,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
三是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点上推动关键业务场景深度改造,线上大力推进“链式”转型,面上推动集群、园区整体转型。要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要支持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产业链协同能力,面向细分行业梳理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等要素清单,面向中小企业推广行业共性数字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要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集群、园区引进或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耦化的数字工具与服务,打造贯通工具链、数据链、模型链的数字底座,大力推广集采集销、中央工厂、众包众创等协同转型新模式,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跨地域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信贷基金、提供定制化信贷方案、推出“企业特色贷”“数字贷”“软件升级快贷”“数转贷”等专项贷款产品,调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要采取财政后补助等方式,对按时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调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五是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体系。要联合优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公共服务提供商,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库,汇聚信息技术、行业技术、工艺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专家,为中小企业提供开展转型咨询、诊断评估等综合服务。要大力开展人才培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为各行业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要联合高校、职业学院、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等,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训计划,组建人才培训共同体。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企业与创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