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再一次见证历史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跌破了1%。
5月20号,工农中交建等国有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一年期的定存利率降到了0.95%。
也就是说,100万定存到银行一年,利息只有 9500 元。
想靠存款利息躺平的朋友们,估计要另想办法了。
那么好消息呢,是同一天,今年的首次降息也落地了。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步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 3.0%和3.5%。大家的房贷利息、企业的借贷成本也都降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国有大行的一年、五年期的定存利率,分别下调了15、 25 个基点,都超过了 LPR 10 个基点的降幅。
为啥存款利率下调的幅度会超过贷款利率呢?利率接下来还会不会降?中国会不会进入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呢?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还能把钱放到哪里呢?今天咱们来一起分析分析。
首先,为什么这次存款的利率的下调幅度,会超过贷款利率,直接的一个原因是缓解银行的净息差压力。
过去这几年, LPR一直在降,而且累积的降幅比较大,对银行而言, LPR下降意味着贷款利息的下降,银行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相应的,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也比较大。最新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至1.43%,明显低于1.8%的这个监管要求了。如果存款利率不降,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那么净息差不断收窄,银行显然是吃不消的。
当然了,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宏观政策,希望大家不要过度储蓄,最好是把钱能够拿出来,在你需要消费的地方去消费,或者投资,来帮助整个中国经济的内需往上走,盘活中国经济,以此来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
所以现在国有大行降低存款利率,特别是活期存款利率,这次调降之后,活期存款利率只剩0.05%。就是要把钱赶出银行,让大家去消费。当然,我再次强调,是有条件的、有意愿的消费者去消费,或者是寻找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接下来存款的利率还会降吗?中国会不会进入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
我个人认为,存贷款的利率大概率还是要进一步下降的。
因为目前经济恢复的支撑强度还不够,投资、消费还是面临压力,信贷的数据没有明显改善,所以不排除央行继续降息的可能。相应的,存款的利率也可能随之下调。
我们刚刚也说过了,这次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超过了LPR,这也是个信号。
一方面,可以让银行主动避免在目前的降息环境中,吸引太多的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缓解息差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接下来,银行继续下调存款利率预留空间,不然,还会出现之前部分银行所发生的利率“倒挂”现象,存五年的定存利率,反而赶不上三年的、甚至一年的。
目前,央行还有调整利率的空间,但是离“零”的距离正在不断缩小。但是,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特别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日本、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确实出现过这种负利率的情况。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负利率刺激经济就一定有效。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不能只依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需要协同,还要稳定发力,而且还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低利率的环境下,政府发债的成本会下降,存量债务的利息负担也会减轻,是有利于财政政策发力的。第二,钱不能只投向直接增加GDP、创造就业的领域,还要重视家庭部门。
也就是之前讲过的一个观点,要投资于人,提高大家的收入,减轻大家在就医、养老、教育、住房等领域的顾虑,才能真正提振消费。
如果低利率时代还将持续,那么我们普通人的钱袋子该怎么办?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低利率时代,可能就要调整一下以往“只存钱、不投资”的理财习惯;有投资理财习惯的,也可以考虑改变以往的理财结构,在认真研究分散风险的基础之上,适当增加一些带一点风险的资产。比如说,可以谨慎地逐步的定投一些基金。
今年在“稳股市”的基调上,政策也一直在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也就是希望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支撑,同时帮助提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总的说来,我坚定地认为,光靠货币政策、光靠降息,是解决不了我们目前很多宏观经济问题的。我们肯定还是在货币政策之外,放开对消费的限制。
我还是老提摩托车的禁限行,还有13年强制报废,这些领域放开了,那消费就能上来了。他们来的这个力度、他们来的效果,往往比直接降息还好。
凯恩斯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家都知道的、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叫做流动性陷阱。当你的利率降降降,接近到零的时候,你再降就没什么用了,你好像进入到一个陷阱里面,再爬也爬不出来了。所以这个道理,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我相信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特别值得我们期待的,是货币政策之外的很多宏观政策,它们会集中发力,来帮助我们中国经济的内需,能够迅速地恢复起来,能更好地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压力。
朋友们,有什么评论、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在评论区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