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LCD面板量价齐升,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面板厂商OLED出货量也超过韩系厂商。受其影响,京东方、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重回增长,业绩扭亏为盈,维信诺、深天马A亏损也明显收窄。
胡楠/文
受电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回暖刺激,面板行业盈利大幅改善。据Choice数据,国内从事面板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京东方A、维信诺、TCL科技、深天马A。
据财报数据,2024年,京东方A营业收入为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37亿元,较2023年的-6.33亿元成功扭亏为盈。同期,就面板业务而言,维信诺和深天马A尚处于亏损之中,但亏损金额相比2023年明显收窄。TCL科技旗下的显示业务平台华星光电,2024年营收和利润分别为896.68亿元和55.44亿元,营收增长超20%,盈利大幅扭亏为盈。
从数据来看,LCD(液晶显示屏)量价齐升与竞争格局持续优化,中国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厂商出货量与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是推动国内面板厂商业绩重回增长的主要原因。
量价齐升、竞争格局优化
据洛图科技数据,2024年是奥运会、美洲杯、欧洲杯齐聚一年的体育大年,在年中的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下半年“黑五”和“双11”等旺季大促积极备货的拉动下,全球电视终端出货量成功止跌回升。
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品牌机出货量较2023年增长了3.00%,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跌。另外,据《全球液晶TV面板月度追踪》报告显示,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2024年出货量为2.37亿片,同比增长5.10%,出货面积为1.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00%。
全年出货面积同比增幅大于出货量增速,这意味着全球范围的电视大尺寸化趋势仍在持续。据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进一步上升到49.60英寸,相比2023年增加0.60英寸。
另外,据国盛证券研报,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大尺寸面板市场存在明显的优势,其出货量占比高于海外厂商。具体来看,2024年,全球出货量第一的电视面板尺寸为32英寸,其市场占比为22.90%,同比提升0.70%;42英寸面板与43英寸面板出货量市场占比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9.50%,同比下降0.60%;55英寸面板和65英寸面板出货量分别为位居第三和第四,其中,55英寸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9.00%,市场份额提升0.60%至16.70%,65英寸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90%,市场份额为11.60%,同比增长0.10%。
全球32英寸和43英寸两大主力产品主要由京东方A、华星光电、惠科三大面板厂商生产,三家公司合计出货量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出货量的七成;在55英寸面板市场,上述三大面板厂商合计出货量占比为69.60%;在65英寸面板市场,京东方A、华星光电、惠科三大面板厂商合计出货量占比为71.10%;在98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面板市场,大陆三大面板厂商合计出货量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7.50%。
除了消费终端需求的增长,LCD面板价格上涨是推动国内面板厂商业绩回暖的另一重要原因。
据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上半年,由于终端品牌备货需求增强以及面板厂商减产,LCD面板价格迎来一波显著的上涨。其中,32英寸面板价格由年初的34美元涨至37美元;43英寸面板价格由61美元涨至65美元;55英寸面板价格由122美元涨至130美元;65英寸面板价格由163美元涨至178美元。
进入2024年下半年,LCD面板价格上涨逐渐放缓,部分尺寸面板价格甚至轻微下降。据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9月,电视面板价格来到下半年的最低点,其中,55英寸面板价格降至124美元,65英寸面板价格降至172美元。
不过,随着中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发布,销售终端销售情况大幅改善。另外,叠加面板厂商实施减产操作,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止跌回稳。
在面板行业“量价齐升”的同时,LCD面板市场竞争格局也在持续优化。据天风证券研报,夏普堺市显示器工厂已于2024年8月停产。另外,2024年12月20日,夏普宣布计划以1000.00亿日元的价格向软银出售其位于大阪府堺市的SDP堺显示器LCD面板工厂的部分土地和附属建筑物。除了与软银的合作之外,KDDI也将购入夏普堺市工厂地块以建设AI数据中心。
上述交易意味着日本境内电视用大型LCD面板的产能归零,而且,夏普10代线的退出也使得面板行业的供需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另外,2024年9月,TCL科技宣布收购LG LGD及其关联方持有的LGDCA 80%股权、LGDGZ 100%股权,以及LGDCA、LGDGZ运营所需相关技术及支持服务,基础购买价格为108.00亿元。
据交易公告,LGDCA是LGD设立于中国的8.5代大型液晶面板厂,主要产品为电视及商显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设计月产能为180千片大板。LGDGZ为模组工厂,主要产品为液晶显示模组,设计月产能为230万台。
据国盛证券研报,上述交易完成后,中国大陆厂商合并市场占有率将增至72.00%以上,甚至逼近80.00%,大陆系面板厂商在液晶电视面板领域已经拥有了较强的“控盘能力”。
中国OLED后居上
据天风证券研报,全球主流的显示面板包括LCD面板与OLED面板,2024年,LCD面板占比约为62.70%,OLED面板占比约为36.20%。
按照驱动方式,OLED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PMOLED与AMOLED,前者通过外部电路控制电流来选择性的激活像素,适用于小型和低分辨率显示屏,如手环、智能手表等;AMOLED为每个像素配备了一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能够独立控制每个像素亮度,适用于高分辨率大尺寸显示屏,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
在智能手机领域,AMOLED渗透率不断提升。据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约为8.40亿片,较2023年增长约25.00%。另外,由于各大手机品牌逐渐提升AMOLED手机面板的使用比例,AMOLED面板渗透率每年将保持2.00%至3.00%的增长,预计到2028年,其渗透率将达到68.00%,这意味着AMOLED面板已成为智能型手机市场的主流显示技术。
另外,据华鑫证券研报,苹果2024年首次在其iPad Pro系列产品中引入OLED屏幕,并且可能会逐步将OLED方案推广到iPad AiR和iPad mini,甚至MacBook系列中。
由于韩国厂商在OLED领域起步较早,此前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国内厂商持续投入,全球OLED产能呈现向中国大陆加速转移的趋势。
根据Omdia数据,中国大陆OLED产能面积由2018年的143万平方米上升至2023年的1722万平方米,产能占比从2018年的10.50%提升至2023年的45.70%。另外,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本土OLED面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产OLED的发展。据韩国显示器行业协会数据,华为、小米、荣耀、vivo、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使用的OLED面板中韩国零部件的份额从2021年的78.00%下降到2023年16.00%。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面板厂商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占全球OLED面板总出货量的比重增至50.70%,中国首次超越韩国成为全球OLED出货量第一。
具体到公司层面,据国盛证券研报,2024年,京东方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为5.70亿片,同比增长2.50%。根据出货量计算,其市场份额约为25.80%,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柔性AMOLED出货量约为1.40亿片,以15.7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稳居国内第一。
据财报数据,2024年,维信诺实现营业收入79.29亿元,同比增长33.80%,其中,OLED产品收入为74.94亿元,同比增长46.01%。另外,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维信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4.30%,位居全球第三。
同期,深天马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柔性AMOLED手机屏幕出货量全球第三。TCL科技年报显示,其柔性OLED 手机面板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第四。
本文刊于05月03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