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
2025年5月8日,沪上阿姨(AUNTEA JENNY)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589.HK。其发行价为每股113.12港元,首日开盘价为190.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8.49%,总市值约200亿港元。是继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品牌后第六家上市的现制茶饮品牌。
(资料图)
同时,多家餐饮品牌也在竞逐IPO,时间回溯到4月23日,绿茶集团正式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自2021年3月首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以来,绿茶集团已五次冲击IPO。中式快餐头部品牌老乡鸡也在今年1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早在2022年也表示,计划通过2023-2025年的持续发展,在2026年完成IPO上市,并设定了2030年营收超千亿的目标。2024年发布的文章也重申了这一计划,强调2026年为IPO目标时间点。
餐饮品牌缘何扎堆港股
梳理发现,已上市的餐饮品牌中,选择在港股上市的占比达70%,而自2024年至今,已有超过15家餐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涵盖火锅、正餐、快餐、茶饮等细分赛道,多数也选择在港股上市。资本市场对餐饮行业的关注度达到历史峰值,仅2025年一季度,港股餐饮板块融资额就超过80亿港元,同比增长120%。
相较于A股平均18-24个月的审核周期,港股上市流程可压缩至6-12个月。以绿茶餐厅为例,其五次冲刺港股,尽管面临预制菜争议、业绩波动等问题,仍能通过持续更新招股书推进上市进程。港股对盈利要求相对宽松,主板上市可选择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现金流和营收规模证明潜力。沪上阿姨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2%,但凭借9176家门店的规模优势和供应链布局,仍成功登陆港股。
2024年3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信用类债券,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港股市场流动性因而也改善,2025年一季度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18%,餐饮板块估值修复明显,吸引企业加速上市。
同时,港股作为国际资本枢纽,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关注。海底捞通过特海国际在港股分拆上市,海外门店达115家,2024年海外营收增长25%;霸王茶姬计划三年海外门店占比提升至30%,港股上市为其东南亚、北美扩张提供资金和品牌背书。此外,港股的 “双柜台” 模式(港币+人民币交易)降低汇率风险,也吸引了内地投资者参与。
上市后的“冰与火之歌”
在已上市的餐饮品牌中,目前的经营现状也情况不一。茶饮品类中,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等品牌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蜜雪冰城2024年营收280亿元,净利润25亿元,门店数突破2.5万家;霸王茶姬营收124亿元,净利润25亿元,海外门店数占比15%。然而,火锅赛道的呷哺呷哺却陷入困境,2024年净亏损4.01亿元,关闭219家门店,客单价从62.2元降至54.8元,翻台率从2.6次/天降至2.5次/天。
(资料图)
早在2007年就已上市的全聚德,2024年营收14.02亿元,净利润3413.09万元,虽实现整体盈利,但同比下滑43.15%,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421.44万元。截至5月6日12时,股价已经跌至10.44元/股。
同属正餐赛道中的九毛九集团,2024年营收微增1.5%,但净利润暴跌87.7%,关闭了69家门店,主力品牌太二酸菜鱼同店销售额下降21.2%。而已通过聆讯但未完成上市的绿茶餐厅,计划上市后三年新增563家门店,2024年同店销售额仅增长5%,预制菜占比高达30%,面临着食品安全和标准化争议,能否成功上市仍是未知数。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融资仅仅是发展的第一步。虽然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扩张所需的“弹药”,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上市后强制性的定期财报披露机制,将企业置于放大镜下接受市场的审视。餐饮业作为强周期性行业,其盈利能力极易受经济波动、消费者偏好等变量冲击。以奈雪的茶、全聚德为例,近年来其营收与净利润下滑明显,折射出不少企业陷入 “营收增长但利润难升” 的发展瓶颈,凸显了上市后维持盈利稳定性的艰巨性,真正的竞争始于上市钟声敲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