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确定性的本质恰恰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性。4月17日,美国当地时间,特朗普在白宫发表了一番引人注目的讲话,他表示美国不打算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认为这样只会导致两国的贸易关系停滞不前。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甚至暗示可能会考虑降低关税,以鼓励美国民众更多地购买商品。
这样的转变显然不只是临时起意,它反映出特朗普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国内反对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不仅民众掀起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连上一届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如拜登、布林肯、沙利文和耶伦等人也相继指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动荡与损害。
与此同时,尽管在特朗普的施压下,一些国家选择了对美方妥协,但特朗普变幻莫测的态度同样让各国感到困扰。尽管他曾声称美欧之间能够实现100%的贸易协议,但欧盟并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美国,而是开始为可能的谈判破裂留有后路,并将目光投向亚洲,这一策略也可能为其他美国盟友树立榜样,促使他们效仿。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期望尽快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对美国而言,若能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这无疑将为其他国家树立标杆。正因如此,特朗普忍不住先行示好,试图通过“眨眼”暗示来推动中美关税谈判的进展。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尽管特朗普声称中美之间的接触频繁,他却依旧反复强调希望中国主动接触美国。为了进一步施压,他还于18日公开威胁,称“中美私下的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但具体的“顺利”情况却未详细披露。
接着,他又转换话题,谈及如果未达成贸易协议的后果。他重申,若中美未能就贸易协议达成共识,美国将可能加征关税,或是设定新的规则。他表示,中美之间在未来一个月内或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系列表态传达出三大要点:首先,美国渴望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其次,这场贸易战虽是美方挑起,但中国应像其他国家一样主动寻求与美方的和解;最后,美国给中国设定了一个月的最后期限,若过期仍未妥协,特朗普将考虑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
尽管特朗普的政府表现出愿意进行谈判的姿态,实际上仍然保持高人一等的态度。特朗普在公众场合声称与中国关系良好,却又暗示团队不会主动接触中国,显现出明显的虚伪。这一双标行为,无疑令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疑虑。
有分析指出,与中国采取冷静态度的应对方式相比,特朗普的贸易策略显得极为杂乱无序。从最初坚决拒绝“暂停对等关税”,到关税生效后迅速刹车,再到宣布对华关税将增至145%的同时,白宫又纠正其为假新闻,特朗普在税率上的反复无常早已让人瞠目结舌。尽管再玩弄关税这一数字游戏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仍然不愿放弃通过加税迫使他国让步的战略。然而,这场关税战的最终结果早已注定,若美方继续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试图胁迫中国入座谈判,中方则不会介意进行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