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誉为“全球电池行业风向标”的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为主题,汇聚了3200家新能源企业、40万专业观众,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氢能等全产业链。
MIR 睿工业分析师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电池技术正加速迭代,行业呈现出五大核心趋势:固态电池产业化破局、极速充电迎来新突破、大圆柱电池场景多元化、储能大电芯量产攻坚、钠电商业化起势。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凭借其高能量密度、本征安全性和宽温域性能,正在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可显著降低热失控风险,同时兼容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可达液态电池的2-3倍。在技术路线上,各厂商在通过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的产业化路径不断进行尝试。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路线,主要是因为可以复用或者兼用现存的液态电池生产工艺。在CIBF2025展会上,固态电池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头部企业纷纷展示技术突破。
宁德时代: MIR 睿工业分析师了解到,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半固态)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正在推进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执行航空级的标准与测试,满足航空级的安全与质量要求。其全固态电池开发团队已扩展至1000人,并已进入更高电压和容量的研究阶段。
比亚迪:在CIBF2025展会上,比亚迪展示了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模型。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
国轩高科:展示了G垣准固态电池,其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以上,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35Wh/kg以上。G垣准固态电池在性能和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采用了固态化设计,即使面对3mm钢针的穿刺,也能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的绝对安全状态。此外,G垣准固态电池已向5家以上客户送样测试,超过4家客户已完成上车测试,搭载该电池的“001”号样车总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目前,国轩高科已规划建设12GWh准固态电池产线。
赣锋锂业:展示了500Wh/kg级全固态电池产品,配套硫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10Ah级样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该公司计划年内向eVTOL企业交付验证样品。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充电效率成为用户核心痛点,“充电焦虑”正逐步取代“续航焦虑”。在CIBF2025展会上,“极速充电”(Extreme Fast Charging, XFC)成为电池技术竞争的又一焦点,头部企业纷纷推出6C的高倍率电池,目标是达到油电补能同速。
欣旺达:展出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0,采用“双梯度电极”设计(正极粗颗粒+负极多孔碳),兼顾高能量密度(260Wh/kg)与快充性能。能够在1分钟内实现150公里以上的极速充电,达到与燃油车相同的充电速度;欣星驰2.0长续航版则兼顾6C峰值倍率,提供超过800公里的续航里程。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介绍了“二代龙鳞甲”电池,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增混电池,拥有65度电量,兼顾800V快充,续航里程超400公里。这款产品从20%充至80%SOC需要12.1分钟,快充循环可以超过1600圈,还能拓展6C超充。据悉,二代龙鳞甲电池将于2025年6月中旬大规模量产,首搭高端MPV、轿车和SUV车型。
大圆柱电池凭借其标准化设计、高安全性及适配灵活等优势,正从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战场”向多元化应用场景渗透。在CIBF2025展会上,大圆柱电池的探索呈现两大方向:
行业共识认为,大圆柱电池的“标准化生产+场景定制”模式,将成为其规模化降本的关键路径。
比亚迪:展出适配电动两轮车的46120大圆柱电池。全系为磷酸铁锂电池体系,采用车规级电芯、BMS及工艺;质保时间长,全系电池保5年,提供3年换新、2年维修服务;电池支持2000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常规使用环境下可用8-10年。
钠美科技:展示了SR33140钠离子圆柱电池,SR33140M10产品标称容量10Ah,充电倍率1C,放电倍率6C,能量密度120+Wh/Kg,循环次数超2000,循环性能容量保持率80%,适用于启停电源、低速车等小型动力,及家庭储能等储能应用领域。
多氟多:展出60系超大圆柱电池(直径60mm,高度80/120/150/180mm),60180-65Ah能量密度大于180Wh/kg。上下双防爆,高安全性,“易拉罐”式结构设计,大容量全极耳焊接工艺,成本优势突出。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储能系统对电芯容量、寿命及成本的要求持续攀升。2025年,储能电芯正式迈入“600Ah+”时代,头部企业通过材料革新、工艺优化及系统集成创新,推动大容量电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量产。这一趋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升单电芯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显著降低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LCOS),同时适配发电侧、电网侧及用户侧的多元化场景需求。从技术路径看,高能量密度、超长循环寿命、极致安全性和智能化制造成为大容量电芯竞争的四大核心方向。
瑞浦兰钧:展出新一代587Ah的大容量问鼎储能电芯,通过材料革新与结构优化,能量密度达430Wh/L;空间利用率提升3%;循环寿命突破10000次;生命周期长达25年;全链路降本增效,系统能效高达96.5%。
欣旺达:展出625Ah大容量储能电芯——欣岳,储能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430+Wh/L,空间利用率提升30%,在有限体积内释放更大容量。同时,创新的热电分离结构设计,确保在单电芯热失控时能够定向泄爆,防止热失控蔓延,极大提升系统安全性。电芯级主动均衡技术实现20倍效率提升,进一步优化电芯一致性与输出稳定性。625Ah储能电芯支持超过15000次循环,具备25年超长生命周期。
比克电池:展出688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超435Wh/L,系统能量可达6.9MWh,相较于20尺标准舱,零部件数量减少20%,占地面积节约20%,系统成本节约8%。此外,该款产品循环寿命大于12000次,日历寿命突破20年,与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同步。
钠离子电池凭借其资源丰富性、低温性能优势及高安全性,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应用。2025年,钠电技术率先在小动力设备(如电动工具、无人机)和EV启停电源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向电动两轮车、储能等场景渗透。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低成本、高功率特性填补锂电池在特定场景的应用短板,同时缓解锂资源依赖压力。
宁德时代:展示了钠新24V启驻一体蓄电池,专为重卡、商用车设计的启停电源,采用钠新电池技术,可在-40℃极寒环境下一键启动,停放一年仍可正常使用,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成本较传统铅酸电池降低61%。计划将于2025年6月份正式量产。
超钠新能源:展示了基于普鲁士蓝正极路线的启停电池,超高功率启停导向,能量密度达110Wh/kg。单体钠电电芯支持50C以上瞬间放电,冷启动电流CCA在800A以上,-40℃环境下可瞬间点燃燃油发动机,可解决铅酸电池、锂电池低温失效的痛点。
雅迪华宇:展示了其研发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145Wh/kg,常温循环寿命1500次。电池历经超20项严苛安全测试,最快10分钟就能充电80%,-20℃环境下放电保持率超92%,质保服务保3年,实际使用寿命可达5年。
写在最后
通过对CIBF2025的五大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电池技术正在加速突破传统边界。这场变革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的迭代升级,更是全球能源领域话语权的激烈争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凭借在材料创新以及生态协同方面的卓越表现,正在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展望未来,谁能率先在降低成本与实现场景适配方面取得突破,谁就将有望引领下一轮能源革命的浪潮。
上一篇:卫星互联网板块5月27日涨0.58%,航天智装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03.76万元
下一篇:多家私募大回撤,最高跌超30%!刘煜辉:每次剧烈博弈都是中国资产倒车接人的良机!太盟、腾讯等组团收购48家万达广场;华安证券原董事长被开除党籍| 私募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