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智库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正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 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为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勾勒出了最新轮廓。在一线城市序列依旧由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牢牢占据的情况下,新一线城市的名单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佛山。
成都凭借深厚的综合实力底蕴,今年再度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这已经是其连续第 11 年稳坐该位置。作为西部核心城市,成都近年来在产业多元化发展上成果斐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众多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在此扎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 1.45 万家。
同时,成都在商业资源集聚度上表现卓越,从品牌引入的 “时间差” 来看,与上海仅相差 1.5 个月,新消费品类如咖啡、运动户外等领域发展迅猛,生活服务类人均拥有量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城市枢纽性方面,其全球航空大都市排名跻身前二十,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在中西部城市中独占鳌头。
杭州,作为 “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持续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今年一季度,杭州 GDP 同比增长 5.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双轮。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20.9%、16.5% 和 8.7%,高技术制造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不断夯实杭州迈向全球影响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根基。凭借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引领,杭州在商业资源集聚度、生活方式多样性等维度表现亮眼,也成为 “中国第五城” 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榜单有两大显著变化。佛山在短暂跌出后,强势重回新一线城市行列。佛山作为制造业重镇,制造业占比超 50%,家电、陶瓷等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2024 年其 GDP 突破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6.2%。同时,佛山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转型,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城市综合能级大幅提升。2024 年新增常住人口 18 万,广佛地铁日均客流量超百万人次,同城化效应显著,岭南天地、顺德美食等文旅 IP 也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2024 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 35% ,这些因素共同助力佛山回归。
另一个变化是合肥实现了名次的大幅跃升。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在 2024 年 GDP 增速达 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 14.8%,增幅居万亿城市首位。汽车、光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迅猛,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同时,合肥通过 “科大硅谷” 等创新平台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在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比重提升明显。在城市枢纽性上,合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水运港外贸重箱吞吐量等数据亮眼,在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热度也持续上升,最终使得其在本次榜单中排名上升 4 位至第 11 名,创下了榜单公布 10 年来的最高纪录。
《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涵盖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由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和商业配套成熟度构成,品牌选址逻辑愈发回归 “效率优先”。城市枢纽性通过交通联系度、城际流动指数、产业协同关联指数和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来衡量,例如广西实现地级市高铁全覆盖,使得百色、贵港等地高铁联系度显著提升,企业跨区域设点强化了 “产业协同” 链条。
城市人活跃度主要衡量城市人在消费、休闲和夜间三方面的活力表现,2024 年以来,中小城市文旅消费活跃度显著提升,如哈尔滨、大同、张家界等网红城市带动线下热度,烟台、洛阳等地演出市场也十分活跃,2025 年春节档三线城市票房占比达 25.24%,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夜间出行人次同比增长超过 20%。新经济竞争力反映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由企业引领力、新消费指数和产业链生态指数构成,苏州、合肥、重庆等城市在相关新兴产业领域比重提升显著。
未来可塑性包含创新氛围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和城市规模指数,强调城市的长期承载力,武汉、西安、南京在科研机构数量上居新一线城市前列,西安、武汉、银川、成都等地吸引本省七成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 “省内极核” 结构,杭州、武汉在医疗资源供给方面表现突出,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新增就业人口位居全国前列。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城市在新一线城市中占据半壁江山。青岛依托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优势,在港口物流、对外开放等领域持续发力,连续 9 年上榜;东莞以 “世界工厂” 的产业基础,叠加大湾区区域一体化红利,在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保持竞争力。中西部城市中,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 “强省会” 凭借资源集聚效应巩固地位,长沙则凭借网红经济、文旅消费等新业态,在生活方式多样性维度排名第八,成为中部城市突围的典型。
随着这份榜单的发布,各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借助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新一线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将对人才流向、资源分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持续推动中国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