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强行对华“卡脖子”,特朗普又透露访华意愿,先别管我们是否同意,把商务部立下的规矩做到实处才是真的。
最近,美国商务部对AI芯片出口管制的态度,来了个戏剧性的反转,把“全球禁用”华为相关芯片的强硬态度,变成了温和的“警告业界”的风险提醒。不过虽然表面上看似态度缓和,但其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压制政策并未松动。
(美国商务部调整对华芯片表述)
首先,从霸道禁令到措辞柔化,这种变化表面上看似友好,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换汤不换药”。美国仍旧想通过贸易和技术手段来牵制中国的发展,试图以更灵活的姿态达到其战略目的。
对此,我商务部也作出回应称,已经注意到美方调整了相关表述,但是本质却没有改变。首先,敦促美方停止错误做法和对中国的歧视性措施。其次,美方应该和我们一同维护中美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第三,管控分歧,解决各自的关切问题。
最后我方还给特朗普政府送上了一句警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那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措施。
(我商务部作出回应)
通过这最后一句来看,我们的回应其实都已经不算是提醒,而且直接给美国立规矩。如果美方还想安安稳稳的不挑起科技战,那就最好按照中方说的做。
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们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半导体产业已经形成了高度国际协作模式。美国此举不仅扰乱了行业秩序,也引发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安定情绪。当芯片流通受到阻碍,整个生态系统从研发到应用都会受到冲击。不难预见,这样的单边行动,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倒可能让中国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契机,加速自主研发。
很显然,美方的真实想法,已经被我们看的明明白白,不过奇怪的是,特朗普最近再次表达了想要访华的意愿,他这种与我们“又打又和”的状态,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特朗普又表态想访华)
在外界看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美日内瓦经贸谈判带来的效果,这一次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激烈交锋,以及后续达成的共识,已然撼动了不少国家对待美国的态度。
此前,特朗普政府在面对中方强硬姿态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策略调整。毕竟,在全球观察者眼中,中方的坚定反制策略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与韧性。而这种策略成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美之间,甚至鼓舞了其他国家重新审视自己与美国的角色关系,变得更加自信和冷静。
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奥尔森就曾指出,中美谈判的成果让一些国家意识到,他们手中的牌要比预想中多。这种新的态度正在全球蔓延,给美国的外交策略带来了压力。或许也正因如此,特朗普开始表达访华的意愿,希望在又打又和的策略间,取得某种平衡。
(现在日本也不着急和美方谈判了)
更进一步讲,就是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国的态度更硬气了,而这个时候,特朗普政府自然不敢过于对华强硬,否则很可能面临中方更强硬的反制,引得其他国家“学习”,因此也就有了美方改口芯片禁令,以及特朗普试图访华。
不过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华围堵,所以商务部给美方立下的规矩,就很符合时宜,就是要告诉美方,我们不接受这种态度。
而从我们行业受到的影响看,美国这次策略调整,无疑是对中国科技产业的一次试探。然而,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和技术突围,中国在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限制打压的做法,看似封锁了市场,实际却加速了中国自身的技术跨越。苹果离不开中国市场,英特尔、高通也不能完全舍弃来自中方的合作伙伴。
(中方芯片领域已有显著进步)
当然,必须正视的问题是,短期内的技术封锁确实会带来不便。但长远看,这种封锁只能促使中国走上更具创造性、自主发展的快车道。而这一过程中,企业间的协同、自主创新的推动、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美之间的科技和贸易摩擦,大概率还会继续存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摩擦带来的潜在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挑战,更是驱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