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新领导人苏林的动作开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令美西方国家感到失望的是,苏林的第一步却是选择访问中国,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合作。
这次苏林访华,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在中越铁路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可以说,越南和中国在这条铁路上的合作,向外界清晰地传递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表明了这一战略在国际上正逐渐得到认同。
此外,近年来,美元的信用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使用彼此的本币进行贸易。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人民币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次中越之间的协议也标志着越南正式加入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行列,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全球化进程。
上个月,亚太地区充满了外交活动,尤其是东南亚,仿佛各国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特别是在越南领导人去世之后,美西方国家纷纷赶到越南展开访问,仿佛嗅到了一丝政治机会。
然而,越南的态度却显得非常含蓄。尽管没有明确表态外交倾向,但其“来者欢迎,去者送行”的做法,始终保持着一种中立的姿态。毕竟,越南刚经历了领导人的更替,眼下更多的是处理国内事务。布林肯、博雷利等西方领导人虽已前往,但越南却并未给出明确的外交答复,表明今后双方的互动可能更多是温和的、灵活的。
这一切似乎让美国和欧盟有些困惑,尽管他们在访问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离开时也同样得到了欢送,但却感到一丝不对劲。美西方国家本以为已经成功拉拢了越南,然而当苏林上台后,越南的态度依然显得小心谨慎,且似乎没有立场明确地站队。
在正式当选并处理完国内事务后,苏林迅速宣布了自己的首次访外计划,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美西方国家自然认为,既然自己已经访问过越南,接下来应该轮到他们了。然而,意外的是,苏林宣布将首先访问中国,这让期待中的美西方国家感到愕然。
苏林此举可谓出乎意料。尽管美西方国家期待越南能优先回访,但苏林选择了中国作为首个外交目的地,并在广州亮相,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接待。这次访华对外界传递的信号显然非同寻常。作为苏林上任后的首次出访,这不仅仅是一个外交行程,更是一种象征,表明越南依然坚持其前任阮富仲的外交路线——本着国家利益的优先原则,坚定维护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非盲目跟随某些大国的脚步。
此次访问的过程中,苏林的表态也进一步清晰了越南的立场。他提到,中越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不可动摇,双方的合作将会长期稳定发展。这一表态让美西方国家感到颇为无奈,因为他们本以为已经成功吸引越南向自己靠拢,但越南显然选择保持中立,并没有加入到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战略对抗中。
除了这些表态,苏林的访华还直接促进了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中越铁路建设方面。长期以来,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南半岛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近年来更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南半岛各国之间的铁路连接。比如,中老铁路的建成,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南半岛,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合作机会。
然而,越南作为中南半岛最东端的国家,直到最近才终于在此次访华中敲定了与中国的铁路合作。越南自视为该地区的重要国家,一直不愿落后于周边邻国。因此,借此机会,越南与中国达成了关于铁路建设的协议,标志着越南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其经济腾飞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较之下,虽然美国一直在试图拉拢越南,但迄今为止并未承认越南的市场经济地位,且常常将这一点作为与越南交往的筹码。而越南显然不会容忍这种不平等的外交对待,既然美国连最基本的要求都无法满足,越南自然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即便苏林上任前曾派遣外交团赴美访问,这也不过是延续越南一贯的外交策略。
政治学教科书中有提到,国家间的交往往以利益交换为核心,而越南在对外外交中的首要目标始终是确保本国利益,这与美国单方面的“利益主张”相去甚远,越南并不会随意接受这种不对等的关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越两国的银行签署了一份重要的《备忘录》。这份文件涉及到两国之间的本币结算问题,对于双方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协议,越南不仅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也能够直接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种双赢局面,不同于美国以美元为霸权基础的所谓“双赢”,因为美元的主导地位常常意味着美国通过金融手段将全球经济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而这份《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中越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