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锋
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从最新年报信息看,2024年上市公司海外收入普遍实现了较好增长,一些公司的海外业务还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这些亮点,对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促进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增强中国经济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上市公司海外业务的稳步发展有着多方面原因。
从产品维度看,海外业务增长主要源于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体系配套完整,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协同化水平不断提升,强大供给能力优势明显。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长期的设计、生产、研发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全球擦亮了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从产业角度看,海外需求的持续增加为中国企业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动力。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降低生产与物流成本,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体系、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前列。
分工带来效率,合作创造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范围内合作不断深化、贸易走向自由、市场逐步融合的发展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是中国上市公司顺应发展规律、突破增长瓶颈、增强业绩韧性、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
除了有助于自身发展之外,中国上市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还有利于带动相关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持久的互利共赢。这种互利共赢,本质上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市场规模的双向扩容打破市场壁垒,并最终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协同与优化。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赴匈牙利投资,在开拓欧洲市场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当前背景下,中国企业要走好“出海发展”这条路,也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用户习惯调整产品设计、合理聘用当地管理人员、更好与当地居民分享开放红利、减少文化隔阂带来的经营风险等。同时,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通过积极开发汇率衍生品市场等方式缓解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支付结算风险,与各类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构建资源共享网络、推动国际行业标准制定等。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更多中国企业将踏上出海之路、找到广阔商机。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