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斩钉截铁表态,中美双方并未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磋商或谈判。此言一出,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称的"中美正在谈判"言论瞬间化为泡影。
关税战愈演愈烈,特朗普已将对华税率从20%一路飙升至惊人的145%,中方则坚决反制,不仅对等加征关税,还实施了稀土出口管制等精准措施,让美方猝不及防。
美国为何执着于散布虚假谈判信息?中国面对步步紧逼又将如何应对?
作者-凯
花式编造的谈判幻象
近期,美国各界人士对中美关税谈判的描述犹如平行宇宙般荒诞。一边是特朗普政府反复念叨"已与中方接触",一边是中方坚决否认的铿锵有力态度。这种截然相反的表态背后,折射出美方的焦虑与急迫。
特朗普上任仅四个月,连续十余次在公开场合宣称与中国正在谈判关税问题,甚至详细"透露"双方已达成初步协议。然而,事实真相却是:美方的自导自演在中方的澄清下不攻自破。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已多次明确表示,中美双方并未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最具戏剧性的是,当美国财长贝森特被记者追问"特朗普是否与中方通话"时,竟坦言"不清楚"。这一回应间接承认了特朗普所谓谈判进展纯属虚构。毕竟,若真有中美关税谈判,美国财政部必然是核心参与方,财长却表示不知情,这无异于不打自招。
美方为何如此急于制造谈判假象?表面上看是为了平息市场波动,稳定投资者情绪,实则是为了在对华关税战中占据心理优势。通过散布"中国急于谈判"的言论,美方试图向其他贸易伙伴暗示:若连中国都主动寻求谈判,你们更应早日低头认输。这一策略堪称特朗普常用的谈判绝技:制造假象,营造优势,迫使对手让步。
然而,随着双方各自的实际行动逐渐清晰,美方这种"口嫌体直"的矛盾表现,不过是在为不断恶化的国内经济和政治困境寻找脱身出口。面对美国股市的震荡和国内民众的不满,特朗普政府早已急不可耐,亟需一场"成功的谈判"来挽回民心。但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任何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威胁与讹诈。
美国的经济与政治困境
表面强硬的特朗普政府,实则正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这一数字令人震惊。过去两年,美国GDP增速一直保持在2%左右,而特朗普上台后仅不到四个月,经济便出现负增长,这不禁让人质疑其高举的关税大棒是否正在砸向自己的脚。
股市表现更是惨不忍睹。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美股在短短两日内蒸发约6.6万亿美元市值,创下历史最大两日市值损失纪录。随后一系列的震荡行情也让投资者信心大跌,不少经济学家甚至直言这是"95年来最大的政策失误"。股市的每一次暴跌,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脸上。
政治前景同样不容乐观。特朗普上任百日支持率已跌至创纪录的低位——仅39%,创下80年来美国总统执政百日的最低支持率。对比上任30天时的45%,短短两个月便大幅下滑6个百分点,下滑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中期选举的临近更是让特朗普政府如芒刺在背,若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卷土重来,特朗普未来几年的施政计划将举步维艰。
经济与政治压力的双重夹击下,特朗普政府对关税政策的态度开始出现微妙变化。4月10日,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罕见地承认其关税政策存在"过渡性问题",这一表态与其之前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此后,从"大幅降低"关税的松口,到急于散布谈判进展的假消息,美方的焦虑与急迫已经昭然若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抵制和反制,不仅中国采取了坚决反制措施,欧盟、日本等美国传统盟友也纷纷表示不满,国际社会对美国单边主义行为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急需一场"外交胜利"来缓解国内压力,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然成为其寻求突破的首选目标。但问题是,中方根本没有接这个电话,更没有向美方妥协的意愿。
美方的谈判策略与中方应对
面对步履蹒跚的经济和摇摇欲坠的民意支持率,特朗普政府正在对华谈判中采取剑走偏锋的策略。最典型的就是所谓"战略不确定性"——刻意不按常理出牌,制造混乱和焦虑,迫使对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让步。这种策略在特朗普的商业交易中曾屡试不爽,但在国际关系的复杂棋局中,效果却大打折扣。
贝森特等美国官员频频要求中国"主动降温"、"先迈出第一步",理由是中美贸易存在长期不平衡。这种论调荒谬至极——就像是一个欠债的人责怪债主不够大方一样。美国是需求方,用借来的钱购买中国商品,却因为花的钱比赚的多而迁怒于中国,完全忽视了双方需求结构的本质差异。这种强盗逻辑不仅不会得到中方认可,反而进一步暴露了美方谈判的居心叵测。
与特朗普政府的焦躁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的沉着冷静。中国外交部、商务部、驻美使馆等多个部门已多次明确表态: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中方态度一贯明确: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一边说要与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根本不是与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中方的应对策略可谓巧妙绝伦。一方面坚决反击,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同等关税,同时精准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另一方面又不断澄清事实,揭穿美方谎言,掌握舆论主动权。更重要的是,中方并非完全拒绝对话,而是强调任何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这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保留了外交空间,堪称外交艺术的典范。
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言论纯属混淆视听。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纠正错误,停止威胁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这一表态既是对美方谎言的驳斥,也为双方未来可能的对话设定了底线和框架,显示出中方在这场博弈中的战略定力。
国际观察人士指出,在中美关税较量中,中国握有多张王牌:日益多样化的出口市场、巨额美国国债持有量、对关键战略矿产的掌控,以及应对危机时国家体制上的优势。这些筹码不仅让中方能够从容应对美方施压,还能在未来可能的谈判中突显自身实力。美国若想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恐怕要失望而归了。
关税战的实际效果与走向
关税战爆发至今,双方已深切感受到其切肤之痛,但痛感程度却大相径庭。对美国而言,关税政策已经开始显现自伤效应:供应链断裂、通胀压力加剧、国际地位受损。而中国虽然在短期内承受了一定冲击,但长远来看却有可能通过这次"压力测试"进一步增强国内经济循环能力和科技自主创新水平。
美国港口的惨淡景象已经说明了一切。与上海港一片繁忙的景象截然不同,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显得门可罗雀。据港口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受关税政策影响,洛杉矶港货运量预计将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35%。这不仅意味着贸易量的下降,更是对美国经济活力的直接打击。
中国的反制措施更是精准有力。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堪称一箭双雕之举——既切中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软肋,又不会对中国自身经济造成太大损失。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内目前对这7类中重稀土进行精炼的能力为零,而此类稀土是军工武器所必需的。有分析称,美国的稀土储备只能满足几个月而非几年的需求,这意味着美国的军工项目将受到致命打击。
特朗普政府如今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继续坚持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下滑和民众不满;但若贸然取消关税,又等同于承认政策失败,对其政治形象造成重创。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使得美方越来越迫切地希望与中方达成某种"体面"的协议,以便既能安抚国内选民,又能维持国际形象。
就在美方处境艰难之际,中方却显得从容不迫。这不仅促使我们加强自主创新和高科技建设能力,而且将有力地推动我们加快构建全方位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这一观点颇具洞见——2020年推出的"双循环"战略,正是为应对此类外部冲击而设计的,如今看来这一战略的前瞻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警告,美方在与中方的关税谈判中所拥有的筹码,可能没有其想象中的那么多。他明确指出,美方"想当然地认为关税将迫使中国屈服",但事实是中方"至少从2018年年中开始就一直预判会有这一天的到来,并为此作着准备"。这一判断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当前局势:谁更着急,谁的底气更足,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结语
通过梳理关税战来龙去脉,我们清晰看到,美方一边单方面挑起贸易冲突,一边又急于制造谈判假象。中方态度始终明确:谈判必须平等互惠。
中美关税战反映的并非简单贸易摩擦,而是世界格局调整的一个缩影。美国难以接受世界多极化趋势,但单边主义已日益失效。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保护主义只会导致共同失败,而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当今世界,究竟是选择开放包容,还是封闭排外?
外交部:中美双方并未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 2025-05-01 02:02·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