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鸣鸣很忙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全年交易单数超16亿,持续引领“量贩模式”。旗下“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平价零食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并位列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用“量贩零食”模式重构传统零售逻辑,并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从区域品牌到行业龙头的跨越,鸣鸣很忙正在叙写一个怎样的商业故事?
“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有性价比。”五一期间,各地小城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独具特色的“小城游”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原本担心在小县城买不到一些零食,没想到喜欢吃的都有了!”五一期间,金女士来到湖南一个县城游玩,发现该县城到处都有量贩零食店,想吃的无糖酸奶、芝士片轻松拿捏。
这一幕,在过去或许很难实现。过去四十年,中国众多小县城的消费者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赚的没有一线城市多,还不能买到同样价格与品质的“可口可乐”。下沉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全国连锁零售品牌很难一一攻克,消费者只能在超市或者夫妻小店购买具有本地特色的零食水饮。
近年来,以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域为代表的下沉消费市场不断扩容,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增长中超过66%的份额将源自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下沉市场的消费观念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的注重价格向追求品质和个性化消费转变。过去,下沉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商品,对品牌和品质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如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疯狂爆发,高线城市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在不断触达下沉市场用户,在客观上达成了一种消费平权的倾向。
然而,从一种倾向,到让下沉市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消费平权,需要一种新的消费形态。2021年,在中国多个县域地区走访调研时,黑蚁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一些县城和小镇商业街上,出现了一种零食集合店“零食很忙”极其醒目,门面漂亮现代。进店后,商品丰富、新颖别致,吸引络绎不绝的消费者进店。“零食平权”的概念这一刻被具象化了。
过去几年,鸣鸣很忙不断在下沉市场扩张门店。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全国门店数量14394家,其中县级和乡镇级的门店占总门店数比例约58%,门店网络已覆盖1224个县,在中国所有县城中覆盖率达到约66%。
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与渠道下沉,鸣鸣很忙在五环外市场编织出一张毛细血管般的零售网络,以“品质平权”重构县域消费图景——当一线白领在便利店挑选12元的进口薯片时,江西上饶的宝妈正用同等预算在鸣鸣很忙门店带走包含7款零辅食的定制化组合,这极大地拓宽了乡镇市场的消费边界,撬动起万亿级下沉市场的结构性升级。
在推动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的同时,鸣鸣很忙构建的产业赋能体系也在掀起一场“微创业革命”:通过品牌建立供应链体系、提供管理支持、物流服务等全方位赋能,将门店转为微型创业孵化器——小镇青年在经过培训即可掌握智能选品系统、动态库存管理和AI巡店工具,催生出独特的县域造富网络。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也有效缓解了乡镇地区的就业压力,鸣鸣很忙的万家门店,直接解决就业数万人。
作为大众日常消费的重要品类,零食不仅充分满足了民众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其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推动了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供应链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依托庞大的渠道网络,鸣鸣很忙一方面充分发挥合作伙伴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不断向上游供应链领域延伸,成功搭建起一条连接原料产地、工业生产和现代服务业的一二三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外资连锁超市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争相进入中国,借自身在资金、品牌、管理、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在一线城市势如破竹,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商品选择。如今,鸣鸣很忙等量贩零食巨头,则凭借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构建了一条从渠道端到供应端的产业链条,让原本在高线城市热卖的零食水饮进入下沉市场,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消费是时代的镜子。每一个时代的消费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理念。近年来,一些消费现象不由让人疑惑——
一些消费者平时潜藏在各种羊毛社群,拼命薅平替商品的羊毛,但又却在演唱会VIP席位与健身年卡上豪掷千金;有些人愿意为颜值买单,另一些人则将性价比奉为圭臬……既可以是折扣猎手,又能化身体验经济拥趸。
然而在这些矛盾消费行为的背后,都蕴藏着对于“质价比”消费理念的追求——他们既拒绝无理由的溢价,也不喜欢无品质的低价消费。在零食消费领域,也同样如此。
当传统超市依赖进场费、陈列费等附加成本,导致终端价格居高不下,一部分零食品牌严重滞后于消费市场变化时,量贩零食模式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购物体验,成为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扩张的重要力量。
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零食购买心得:“走进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选择多、价格实惠。从传统糕点到网红零食,从散装称重的瓜子到小包装的每日坚果,灵活分量销售的形式,不到10元就能凑齐三四种不同口味。”
作为零食量贩模式的开创者,鸣鸣很忙深入贯彻“民生普惠”理念,建立起专业化服务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价比的产品,致力于打造质价比国民零食品牌。
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鸣鸣很忙毛利率稳定在7.5%-7.6%区间,净利润率则从1.7%提升至2.1%,经调整后净利润率保持在2.3%水平。由此可见,鸣鸣很忙已经成功构建了“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鸣鸣很忙聚焦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着力于解决高频刚需痛点,成为对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重要基础设施。
据悉,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后,依托全国密集的社区门店,保证其足以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确保了需求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才能驱动对应的供给端更低的采购价,使得门店的销售价低于市场价。
招股书透露,鸣鸣很忙绝大多数产品由厂商直供,并通过门店网络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产品定价平均能够比超市或便利店低约7%-40%。这样的售价,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吸引力。
鸣鸣很忙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优化供应链方面。
除了坚持与每一品类的优质厂商合作外,鸣鸣很忙还以门店网络为基础,战略性地建立了全国化供应链物流仓储网络。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线下门店的数据支撑,找到各个运送终端效率最高的点建仓。把一个大区域所需的所有商品都运送到仓里,再从中央仓向四周分发。
在这套方案的指引下,鸣鸣很忙在全国建设36座数智化现代供应链仓配中心。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不仅能够保证鸣鸣很忙及时供应产品,还进一步提升了库存周转效率,从而更具备让利消费者和加盟商的底气。
与此同时,鸣鸣很忙打造了选品采购、仓储物流、加盟商及门店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能力。通过全数字化的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鸣鸣很忙有效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通过智能零售中台系统,鸣鸣很忙保障了门店的标准化运营……在打通上下游数据的基础上,鸣鸣很忙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的高效协同,实现了降本增效。
近年来,零食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者对健康、便捷、愉悦和社交的需求推动着品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品牌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既符合消费者健康标准又触动其情感的零食产品。
在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产品开发理念,以及数字化高效选品机制下,鸣鸣很忙形成了品类丰富、高频上新的产品组合,其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远超同等规模商超中休闲食品饮料产品平均SKU数量。不仅如此,鸣鸣很忙还以广大消费者需求为原点,对产品进行定制化开发。截至2024年末,鸣鸣很忙的产品SKU中约25%为与厂商合作定制,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惊喜的产品体验。
在质价比战略的基础上,鸣鸣很忙逐渐构建了用户信任壁垒,并通过IP营销、明星代言、公益慈善等多种动作持续强化品牌印象。比如,鸣鸣很忙发布全新的“小忙”牛仔与“小鸣”超人超级符号,通过动感、洗脑的全新品牌主题曲《省钱就逛鸣鸣很忙》,让消费者对“省钱”这一品牌价值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再比如,通过邀请国民优秀艺人周杰伦代言,强化目标用户互动与黏性。此外,零食很忙联合爱佑基金会打造“为爱奔忙”公益项目,赵一鸣零食成立“一鸣筑梦计划”等,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让普通大众感受到品牌的温度。
从产品、供应链、品牌认知等多重维度发力,鸣鸣很忙正在奔向成为新一代国民零食品牌。
过去五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在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总市场规模中的占比计,超市渠道的GMV占比从 2019年的49.2%下降至2024年的45.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专卖店渠道(量贩)的GMV占比则从7.3%上升至11.2%。
但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当下零食行业的竞争格局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价格比拼。作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持续坚定贯彻“民生普惠”这一核心理念,凭借自身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依托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借助数字化赋能,不断推动行业效率的变革,正在叙写一个“国民零食”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