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例可以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的教科书案例。我相信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也会有人逐帧学习。。。”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遭举报婚内出轨多名女性,引发广泛关注。事件犹如投入平静水面的一颗巨石,掀起的流量巨浪此起彼伏。
事件从肖医生出轨演变为对董小姐(董袭莹)4+4的暗箱操作,以及背后神秘、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并牵扯到协和医院某负责人及其家族的相关舆情。此外4+4其他学员的简历逐步被网友(也可能相关知情人爆料)曝出,目前该事件已经成为2025年至今最受网友关注的新闻事件。
今天,一位知名网络大V“明德先生”曝出董小姐家族私募基金操盘的爆料,更是引发金融圈的热议。
董小姐或许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但是她和她的家族绝对是资本操盘的高手 。
投行君看完这个操盘过程,不得不感慨董小姐家族的神通广大。。。
这个案例可以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的教科书案例。我相信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也会有人逐帧学习。
以下内容来自明德先生的爆料,投行君为方便阅读,做了相关解读,由于牵扯利益关联方过多,为避免打击面过大,相关信息做了马赛克处理。
1. 基金设立。2015年1月,北京君晓股权投资中心(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君晓投资””成立,股东有两个人:董晓辉,王*君,“君晓”二字大概率取自两人的名字。
董晓辉比较特殊的身份是,高度疑似是网络上传言的董小姐的父亲。
2.董小姐上位。2016年1月,董晓辉退出,董袭莹成为股东。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就不会有重名吗?
这里,明德先生提供一个佐证:
肖飞原配举报信里提到,肖董二人在金澳国际居住,请瞪大眼睛看君晓股权投资中心的注册地——海淀区马甸东路19号,简单搜索,巧了,这个地址恰好叫做“金澳国际”。
3.马甲公司。查这家“君晓投资”对外投资的企业,有一家叫做“朝阳君晓新能源(凌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源公司”),目前的股东只有一家,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但是,打开它的股权变更图,你会很诧异,上时间轴:
2018.8.13,君晓投资退出凌源公司股东序列;
2021.4.27,君晓投资又成为了凌源公司股东;
2022.5.18,君晓投资再次退出凌源公司股东。
这里,要补充一个信息:
2018.11.21,董袭莹卸任君晓投资的法定代表人,并退出股东序列。
4.功成身退天之道乎(可能涉嫌套现)?
5.投资的项目。我们先把董小姐放下,看一下“凌源公司”,这家企业做新能源的,简单查询可以,2016年它们在凌源市建造了一个20MW的光伏项目,总投资2.7亿元。
捋一下凌源公司的时间轴:
2015.8.19,获得辽发改能源2015年769号批文,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图6)
2015.12.7,项目开工建设。(图7)
这里,要切入一条时间信息:
2015.11.13,董晓辉认缴出资,开工前注资。
2016.6,项目并网发电。
2017.12.28,项目完成验收鉴定书。
6.神秘的巧合。巧就巧在,这家被投资的公司位于凌源;巧就巧在,网传的董小姐的姑姑“班某某”,也出生在凌源。
7.巧就巧在, 与董晓辉同为股东的王彦君,旗下有一家公司,名为“北京科大朗涤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巧的是,这家企业包含“北京科大”四个大字;
巧的是,网传的董小姐的妈妈、姑姑,都在这所学校任职;
巧的是,北京恰巧有个叫董袭莹的姑娘曾就读于科大附小。
8.重新梳理一下时间轴:
(1)2015.8.19,凌源光伏项目获得审批同意。
(2)2015.11.13,董晓辉认缴出资“君晓投资”;
(3)2015.12.7,项目开工建设;
(4)2016.1.12,董晓辉退出,董袭莹成为股东;
(5)2016.6,项目并网发电;
(6)2017.12.28,项目完成验收鉴定书;
(7)2018.8.13,君晓投资退出凌源公司股东序列;
(8)2018.11.21,董袭莹卸任君晓投资的法定代表人,并退出股东序列。
至此,董家完美隐退!
19岁便荣膺家族信赖成为“君晓投资”股东的董小姐,在她21岁完成了家族赋予的使命!
董家退出后,“君晓投资”又玩了一把“一进一出”:
2021.4.27,君晓投资又成为了凌源公司股东;
2022.5.18,君晓投资再次退出凌源公司股东。
退出时,显示持有的股权是40%。
对于2个多亿元的项目,董小姐代董家持有的股份是多少?我不晓得。
但我晓得,如果涉嫌国企干部经商办企业、违规持有私募股权基金,是违反D纪国法的——向组织坦白自首,是唯一的出路!
以下的明德先生的微博原文链接:
董袭莹的“医学奇迹”与股权腾挪,实为同一套资源逻辑的产物。她以哥大经济学背景“空降”协和4+4项目,用四年完成常人十余年的医学训练,期间更跨科执刀高难度手术,而支撑这一“神迹”的,正是家族在政、商、学三界的深度绑定。
耐人寻味的是,其父任职的中冶建研院,恰是基建与资本运作的交汇点;其母执掌高校科研资源,则为论文“镀金”铺路。当医学论文致谢栏挤满院士名字,当私募股权轻巧跨越国资防火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履历的“开挂”,更是一整套资源代际传递的精密系统——学术头衔、职业晋升、资本控制,皆成为这个家族资本游戏的注脚。
当网友惊叹“金融圈比医疗圈干净”时,实则二者共享同一套逻辑:医疗规培制度能为其缩短年限,某些金融监管的漏洞亦可为其股权交易开绿灯
要遏制此类“魔术”,不能止于个案查处,更需重塑监管逻辑:国资体系应建立高管亲属资本变动申报机制,穿透审查股权代持;私募领域须强化实控人背景与国资关联的交叉验证。当每一个“合规操作”都经受得住阳光下审视,某些特权才真正无处遁形。
这场风波,不该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应成为相关监管制度反思的起点 ——毕竟,资本可以继承,但公平不能世袭。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