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量子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与测评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47页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与测评研究报告》由量子信息网络产业联盟发布,旨在构建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框架,推动量子计算应用发展。
1. 研究背景: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具有强大并行计算能力,但当前处于含噪中等规模(NISQ)阶段。产业面临量子计算能否解决行业问题、超越经典计算性能等诸多疑问,且缺乏能准确评估量子计算整体性能的工具与方法,因此构建评测框架十分必要。
2. 行业场景与需求:移动网络和金融行业作为高算力需求行业,面临诸多计算难题。移动网络在信号处理、网络优化、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方面挑战巨大,如512×8维度MIMO矩阵计算、500小区联合覆盖优化等问题;金融行业在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理等方面需求迫切 ,如投资组合优化需处理海量数据以寻找最佳资产配置方案。两个行业对算力需求各异,且在部署方面对量子计算机的环境、接口等有特定要求。
3.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体系框架:应用能力关键指标涵盖计算需求和应用能力指标。计算需求包括计算时长、精度、规模和效能等;应用能力指标涉及硬件性能、算法性能、增强性能、扩展能力和部署能力等。同时,技术成熟度可作为评估指标,当前不同类型量子计算机技术成熟度不同,文中还提出了量子计算应用能力等级指标。
4.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方法:评测分为基础技术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与未来前景评测三级。评测类别有基准测试和方案测试,需针对不同评测对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基准和指标。文中以移动网络计算需求为例,给出多个量子算法应用能力评测案例。
5.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标准化需求:开展评测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存在综合能力指标不明确、评测方案不一致等问题。未来可从产业和学术角度同步推进标准化预研与制定,同时也面临产业成熟度不一致、技术路线多样等挑战。
6. 总结与展望: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对连接行业需求和量子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但目前行业需求与量子计算融合尚处初期,无法量化部分工程性能。未来需关注评测研究和标准化进展,完善指标体系和等级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实用的参考。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