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困境:一场因制裁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欧洲能源市场的大门砰然关闭,对俄罗斯能源巨头Gazprom(俄气)而言,这并非简单的经济挫折,而是足以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端。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精准地打击了其能源命脉,使其引以为傲的能源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曾经日均向欧洲输送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管道,如今已悄然寂静。乌克兰过境运输的终止,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压缩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量。2022年,Gazprom的天然气产量高达4161.9亿立方米,但仅售出3552.3亿立方米,剩余约600亿立方米天然气,如同沉重的负担压在俄气肩上。
这个数字,看似在庞大的总产量中占比不高,却足以令人生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阿联酋全年的天然气产量(约550亿立方米),更是波兰全年消费量的三倍(约200亿立方米)。俄罗斯北部地区,Gazprom的腹地,正面临着能源危机逼近的险峻形势。
面对这场能源危机,俄罗斯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而,各种解决方案都面临着重重阻碍。
一部分人建议将剩余天然气用于国内市场,例如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产业的数据中心供电。然而,俄罗斯能源部却泼了一盆冷水,认为这种方案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微薄,得不偿失。另一些人则提议在煤矿附近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以支持煤炭行业发展,但这样的方案能否有效消化巨量的天然气储备,仍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个方案是加大对外的出口力度。年初,普京总统曾宣布计划每年向伊朗出售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然而,伊朗自身天然气储量丰富,几乎没有对外出口的需求,加上俄罗斯提供的极低补贴价格,这一计划的经济效益也令人堪忧。
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专家一致认为,Gazprom的处境岌岌可危。要将如此巨量的天然气储备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唯一的希望似乎只有与中国达成一项“奇迹般”的协议——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计划每年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俄罗斯2022年对欧洲出口量的1.5倍。若该项目成功落地,将直接吸收俄罗斯过剩产能的九成以上,并带来每年400亿至500亿美元的收入,这相当于Gazprom公司2022年净利润的三到四倍,足以显著缓解因欧洲市场流失造成的财政缺口。
近期国际局势紧张,特别是伊拉克冲突和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反而为俄罗斯带来了转机。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中国对签署天然气协议的意愿有所增强。
然而,中国方面也存在诸多顾虑。首先是价格问题。俄罗斯急需中国市场消化巨量过剩天然气,而中国则希望获得更低的价格。俄罗斯此前对印度的天然气出口价格远低于对华报价,这使得中国认为在当前买方市场下,理应获得更优惠的条件。双方在价格问题上的分歧,成为合同签订的最大障碍。
其次是安全问题。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计划经蒙古国过境,而蒙古国近年来与美西方互动频繁,甚至在稀土资源合作和军事演习等领域加深了联系。这使得管道安全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美西方可能利用蒙古国的地缘位置,对管道运输安全或供应稳定性施加影响。蒙古国政府更迭后,新政府对中俄合作的态度尚不明朗,增加了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因此,在价格和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之前,俄罗斯的天然气滞销难题,恐怕难以依靠中国来化解。这场能源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博弈,其最终走向,仍未可知。
"
下一篇:ETF半年报:头部玩家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