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丽 | 文
2025年上半年基金公司ETF管理规模前20统计出来了。
(已经找不到原图是谁做得了,感谢绘图作者。
此图无比生动地表达了一个事实:「ETF赛场就是一个头部玩家游戏。」
众所周知,一家基金公司布局ETF,如果总规模不足千亿,很难做到回本。所以某种程度上,1000亿变成了一个「隐形门槛」,原图作者也在这里拦了一刀,一共12家基金公司入围。
这12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加总,合计3.58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83.45%。
基本上就没有给其他人留太多机会了。
没想到,过了半年,华夏基金又拉开了和易方达基金的差距,我还以为去年底都快追上了,大概上从相差500多亿到相差800多亿,两家咬得挺紧的。然后华夏又增长了近千亿(据不完全统计),能跑!华泰柏瑞基金就一如既往的幸福,稳稳的第三,「超级大单品」策略,一个中型基金公司能突围至此,已是战略上的奇迹。
像南方、嘉实、富国、广发,笔者认为是一类,往前超前三名,可能性不大,然后因为综合实力确实在线,被后面追上的概率也不大。北上广深各一家,他们的态度就很值得玩味,卷也是很卷的,但又没有承担「行业老大」那么大责任,稍微舒服一点。
我比较吃惊的是银华基金,就真的是很低调、很沉默、很佛系,居然不声不响过千亿,以及排进前12名。
就像人家都说当二线演员最幸福,有戏接有钱赚但又不至于被黑,反而当超一线明星真的很卷。笔者不得不总结一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卡位比内卷更重要。」
更「人生赢家」的可能是海富通基金,只有9只ETF,份额只有65.04亿份,规模居然有957.97亿元,因为海富通有一只规模达475.98亿元(6月19日)的短融ETF、一只规模突破202.43亿的城投债ETF、一只规模121.75亿元的信用债ETF。哎哟不声不响占据全市场信用债ETF总规模的半壁江山啊!
那华安基金要是真的和海富通基金合并,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ETF规模加总有2300亿元,都能冲冲第五名的嘉实基金了。我最嫉妒这种玩家了,也不怎么努力,几乎是躺着就莫名其妙赢了。
国泰基金和华宝基金这种「行业ETF」大玩家,在大榜单上还是值得拥有姓名,排名第8、9,但没有综合性压茬的大实力,也很难往上走。
博时基金也挺搞笑的,最近好多黑他家的文章,没想到ETF规模居然还能冲进前十名,人家态度上就不卷、就不跟你们抢,服了。
排名第14的天弘基金,挺牛逼的,因为天弘的背景是互联网基因,其实指数基金才是它的舒适区,事实上也是,场外的持有人户数是最多的,但ETF能够卷到这个位置,不容小觑。
汇添富基金有点可惜,他家的风格挺适合ETF赛道的,就很拼、打鸡血、能上下协同作战,不知道为什么被动还是做得比如主动那么声势浩大。笔者猜测,可能还是「选股专家」的标签、投研文化太深入骨髓了,全面转弯并不容易。总规模排名第15,还是低于汇添富真正的综合实力的。
像平安基金、招商基金,我觉得纯属ETF赛道的旅游玩家,没想到居然能排进前20名。招商基金的ETF规模就300多亿,发了47只,也不能说不努力。但第一名的华夏,规模是第20名的招商的20倍有余,基尼系数拉爆了。
想想主动权益斗得你死我活,也拉不开这么大差距啊!
我觉得就是,像主动权益这种掺杂着非常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品类,还是有很大的突围的变数,总能百花齐放,但是像ETF这种被动型产品,真的就很无情,弯道超车比登天还难。
别看排名变动不大,实际上各家基金公司的规模都增长了不少,原地踏步是不存在的,如逆水行舟。我很好奇,那些没有进入这个赛场的基金公司是怎么想的,就像你看着一起上学的一群小伙伴跑到另外一个赛场拼命竞技了,无论身在场内还是场外,都有点残酷。
笔者的人生态度是:「着力即差。」任何事太过努力,似乎总有点奇怪。但人生之路往往身不由己,当你被卡在了某个位置,就不得不非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