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修订,明确公务接待禁酒。与2012年“三公消费”限制相比,当前白酒行业的政务消费占比已大幅下降。
5月21日,搜狐酒业播主毕然连线搜狐酒业发展研究院专家蔡学飞,开启搜狐酒馆第22期节目,白酒新行情,如何破局,深度探讨新政策下白酒未来的趋势,直播热度46万+。
本次对话中,蔡学飞阐述了在消费转型下,企业需聚焦民间消费与电商渠道,通过文化渗透、产品创新应对年轻化趋势,平衡传统经销与电商。国际化需借力国家影响力与本土化改造。行业进入缩量周期,中小酒企可走特色化或新渠道驱动路线。
以下是直播全文,供行业人士参考。
“禁酒令”等新政策的影响与行业破局
毕然:您认为此次政策对白酒市场的实际影响有多大?是否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冲击?
蔡学飞:政策颁布初期,资本市场反应敏感,酒类板块股票短期下跌,但实际影响有限。当前政务消费占比已不足 5%,白酒市场以商务和民间消费为主,且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品牌格局稳定。市场担忧更多源于 2012 年政策的历史阴影,以及当前行业本身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题,并非政策对销量的直接冲击。从资本市场后续反应看,市场情绪已趋于平稳,说明政策实际影响未达 “崩盘” 预期。
毕然:禁酒令发布后,您身边或工作生活中的酒局文化是否受到影响?
蔡学飞:作为行业内人士,我及身边人受影响较小。一方面,政务消费占比已极低,且近年来反腐力度加大,公务场景饮酒已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白酒市场已完全市场化,消费决策更多基于品牌和产品本身,而非政务引领。仅少数频繁接触政府事务的朋友反馈政务场景饮酒更谨慎,多数人感受不明显。
毕然:在商务宴请、个人消费崛起的背景下,白酒企业应如何调整策略,减少对政治敏感渠道的依赖?
蔡学飞:企业可从两方面入手,聚焦民间消费场景,主攻婚宴、升学宴等宴席市场和大众光瓶酒市场,以高性价比和场景适配性吸引普通消费者;发力电商渠道:打破传统分销思维,将电商视为核心流量入口。通过直播电商、本地即时零售(如 19 分钟送达)触达用户,避免因担忧价格管控而错失增量。例如,部分白牌产品通过电商实现高销量,印证渠道创新的有效性。
毕然:您曾提到白酒最大的竞争来自外部(如咖啡、茶饮料等),在消费多元化趋势下,白酒企业如何应对年轻消费者转向低度酒、新酒饮的趋势?
蔡学飞:年轻化的核心是文化渗透而非讨好式营销。年轻人当前非白酒主力消费人群,但需通过长期教育培养其对白酒的认知:文化与场景创新,通过酒厂文旅、混饮文化等方式,让年轻人了解白酒工艺和多元喝法,扭转 “陈腐” 印象。产品利口化与健康化:开发低度酒、果味酒,弱化香型概念,强调 “好喝” 和健康属性。例如,梅见通过酸甜口感、多元风味和混饮场景,吸引年轻消费者和女性群体。
茅台股东大会的观察与行业启示
毕然:茅台 2024 年直销平台营收同比下降 10.51%,是否意味着直销模式需优化?白酒企业如何平衡传统经销与数字化新零售?
蔡学飞:茅台直销营收波动是企业阶段性调整的结果,其直销占比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模式本身具备竞争力。行业需明确:电商是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渠道:酒企需摒弃 “电商 = 线上经销商” 的旧思维,以用户运营为核心,通过数据化手段监控动销,设计小规格试饮装、直播间场景化营销等适配电商的产品和活动。
传统模式与电商协同:避免将线上打包给经销商 “承包”,而是自建运营团队,接受电商促销引流的常态。例如,部分主播通过低价茅台引流,虽短期让利,但可带动其他产品销售,酒企需从全局视角看待电商价值。
毕然:如何看待茅台邀请张艺兴代言,推动年轻化和国际化的尝试?
蔡学飞:张艺兴具备流量基础和正面形象,其 “红色背景” 与茅台品牌调性契合,代言风险较低。此举本质是用年轻人的语言建立沟通桥梁。通过明星影响力触达 Z 世代,传递品牌年轻化价值观,例如结合音乐,习酒赞助刀郎演唱会、体育,泸州老窖赞助澳网等年轻人关注的领域,弱化酒桌文化标签。
长期布局:年轻化不是 “卖酒给年轻人”,而是通过文化输出让年轻人长大后不排斥白酒。例如,茅台文旅通过张艺兴参与的活动,尝试建立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为未来消费埋下伏笔。
毕然:茅台股东大会以自助餐形式举办,不饮酒的安排释放了哪些信号?
蔡学飞:此举首先体现国企担当,响应国家厉行节约的政策号召;其次反映行业处于深度调整周期,需从 “大吃大喝” 转向务实转型。自助餐形式聚焦会议实效,减少酒桌文化干扰,传递“少饮酒、多沟通”的行业新风向,也为其他酒企树立合规经营的榜样。
毕然:您如何判断白酒行业周期的走势?茅台提出“相信周期”,您认为名酒板块何时能触底反弹?
蔡学飞:当前行业处于 “三叠加” 周期,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结构转型、产能调整,但名酒凭借品牌韧性和刚需属性,如宴席、礼品市场,有望率先复苏。预计 2025 年年底前,名酒库存将触底并进入筑底阶段,2026 年或迎来触底反弹。这一判断基于行业历史周期规律,以及头部企业在年轻化、国际化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毕然:梅见青梅酒等新酒饮 2025 年春节销量几何级增长,是否说明传统白酒需在风味和场景上创新?
蔡学飞:是的。行业已从 “香型竞争” 转向 “味道竞争”,消费者更关注 “是否好喝” 而非香型概念。梅见的成功源于四大优势:健康原料与工艺、利口化口感、多元风味、灵活饮用场景。传统白酒需打破 “不能冰饮”“必须配餐” 等陈规,借鉴新酒饮的创新逻辑,例如开发一人饮小酒、健康功能酒,结合地域文化推出特色产品。
未来行业趋势与破局方向
毕然:白酒国际化进程中,为何海外消费仍以华人群体为主?未来如何突破?
蔡学飞:白酒消费属于饮食文化范畴,国际化需依托中国文化和中餐出海。当前中国白酒已进入全球主流销售渠道,但渗透非华人群体仍需两步走,一个是借力国家影响力,通过 “一带一路” 和中餐全球化,将白酒与中国饮食绑定,例如在海外中餐馆推广白酒搭配中餐。
另一方面本土化改造,引入国际资本和团队,根据当地口味调整酒体,而非仅依赖国内团队 “自嗨式推广”。例如,日本清酒通过结合西方饮酒习惯走向世界,白酒可借鉴类似路径。
结语:白酒行业正站在新周期的十字路口,唯有以品质为基、以创新为翼,才能在调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期待行业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续写中国白酒的百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