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摘要:
餐饮界流传一句话,选址定生死。这足以说明好的铺位对于生意成败的重要性。如何找到一家旺铺,成了开店新手们的一门必修课。这些年来,出现了不少从地产、建筑、银行等传统行业离开,想要开店创业的人。
「金角银边垃圾腰,死角店铺不能要」「天桥隔挡行车道,挡财挡运赚不到」,当他们拿着网络上总结的选址秘诀四处寻铺时才发现,真正的旺铺压根不转租。
文| 吕煦宬 编辑| 陶若谷
旺铺在哪里?似乎是个公开的秘密。“办公人群+居住社区+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有最多的自然流量,而流量造就旺铺。选址最初,罗浩也有这样的惯性思维。
他在一家建筑制造公司干了9年设计。行业红利期过去后,薪水从最高点跌了一半。罗浩对两点一线的重复感到厌倦,萌生了创业想法,想开家烤肉店。
在重庆,他一下想到九龙坡“民主村”——连接西城天街和万象城的商业枢纽,原本是五六十年代建设厂家属区。现在居民楼一楼改为商用,咖啡、潮牌买手店和创新餐饮,扎堆在这里。
罗浩想开的烤肉店风格对标日式烧肉,目标受众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恰好是民主村覆盖的客群。去年11月,他在中午饭点到了民主村路口,看到铁板烧、火锅店、烤肉店生意都很好。五六十平方的店铺,能摆8桌,外摆十几桌也坐满了。周五有这样的客流量,罗浩很满意。
他找了中介带看,但临街的旺铺没有转租意向,中介把他往村子里领。到了一处居民楼,三室一厅,层高低,采光不通透,承重墙还不能乱动,最关键的是转让费要10万——罗浩的创业预算也就15到20万。民主村二期空铺多,但离万象城有10-15分钟的步行距离。
罗浩觉得风险太大。他本以为,实体经济不好做,很多人纷纷退场,好铺子应该不难找,但看了后,他发觉这是一个死胡同——旺铺都不会转让。
罗浩在民主村选址路上。讲述者供图
碰到过一次自家小区门口空铺招租。流量大,加起来约有1万多户,但租金要8000多一个月。就在他犹豫住户是否符合烤肉店定位时,空铺被租出去了。装修队第二天进场,成了一家麻辣烫店,生意不错。他断断续续找了半年,还没找到合适的。
让很多新手意外的是,开店选址的过程比预想中要漫长。
到第60天时,张雅涵感到有些绝望。她想开一家粉面馆,两个月扫了7个片区,颗粒无收。她在地产行业待了三年,做市场分析和定位,调研项目周边竞品、居民画像和换房需求。
置换到餐饮,张雅涵觉得道理相通——要去看区域内的竞争对手卖的是火锅烧烤,还是粉面快餐。如果在一个全做大餐饮的街区冒出一家粉面馆,未必适合周边消费者的需求。在张雅涵看来,选址的底层逻辑是选客群。
在重庆,热门商场排行第一的光环购物公园,马路正对面的一个铺位,旁边是瑞幸咖啡,她打电话过去问,转让费要15万,月租金1万起步。便宜的铺子总有明显的bug。离光环中心1.5公里外,有一家租金7700,但这条街是单边铺,对面是小区的挡墙,相当于少了一半的客流。
张雅涵的启动资金是20万,这个价格能拿到的门面位置有些尴尬,高层社区的底商,面向单一住户,只有晚上才来客。正对写字楼出口的铺位倒是不错,到了饭点,客人哗啦啦走进来。但她没去问人家,有没有转让意向,“人家做得好好的,你去问转不转,这种事太忌讳了,基本上都不会得到好脸色”。
挖旺铺不是没可能,不少做餐饮、品牌招商的人在自媒体上讲,“好铺子都是挖(挖墙脚)出来的”。
总结下来有两步,先了解目标街道和商圈,哪家店生意相对较差,转让概率就更高。还要跟保安、保洁搞好关系,从他们那里打探消息。在南宁做餐饮招商的老周讲,店铺的招牌也是提示。如果一家店原本做猪杂粉,后来又加上螺蛳粉、老友粉——加得越多,生意越不好做。
如果能直接拿到房东的电话,又有另一种话术。做招商的阳哥举例,可以先让熟人假装代表一个“更low”的连锁品牌去联系房东,开出的价格“也更low”,衬托自己的优势。
作为零食品牌的加盟商,林哲远挖旺铺的方式更直接。他在地图软件上搜商家电话,打过去问,说在58同城上看到店铺转让的消息。有的人直接骂他“神经病”,也真有探出意向的,但转让费最终没谈妥。
在消费意愿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旺铺的价值更明显。
去年,长沙一个临近金融中心和高档小区的五万平米商业街区,“商家营收下滑了30%以上”,街区招商运营负责人刘烨明介绍。而占据公寓楼电梯口、小区出入口、街区转角的连锁烘焙店和便利店,还有较稳定的营收。这种铺位租金更高,普通人甚至没有接近机会,刘烨明称,在项目启动前就被内部高层定下来了。
她还介绍所在街区,有个铺位户型方正,100平方米出头,门头宽敞,临近公共卫生间。第一次做生意的30多岁男人,花十多万转让费租下了,加盟一家烤肉店。但装修得破破烂烂,灯光暗,桌椅老旧,开业以来,生意始终没有起色。刘烨明猜测,老板把启动资金的大头都用在了租金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寻铺姿势,张雅涵靠的是脚。去光环购物公园选址那天,她在阳光暴晒下走了14公里——从中心走起,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向外辐射扫街。骑车速度太快,她怕错过一些铺子,走路能沉浸式感受街道氛围。
比如,最靠近中心的一层,都是社交型餐饮,鱼火锅、烧烤、泰国菜,奶茶店门口年轻人排着队。第二层夹在写字楼和居民楼中间,冒出一些小店,穿着正式的白领坐在那里吃午饭。第三层已经远离商业,市井气浓,路上都是大爷大妈,还有主妇带娃买菜。
按照地产市场分析经验,张雅涵判断第二层街区更符合自己的定位——作为便饭的粉面馆难以在第一层出挑,却能用精致一人食的风格吸引白领,和普通快餐形成差异化竞争。第三层离写字楼太远,白领不会在午休时段费力气走来这里,而大爷大妈们不会为仪式感买单。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走也是有技巧的。林哲远在安徽县城给零食店选址时,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起床,从老城区走到新城区。那时是夏天,他专门买了双软底拖鞋。
他会在地图软件上先搜蜜雪冰城、绝味鸭脖,还有当地大超市、水果店。把这些店收藏起来,在地图上会显示成一颗星。星星集中的地方就是县城里人流量最大的。
作为摩托车爱好者,罗浩选址开的是摩托。1号线、2号线地铁站附近走路10分钟能到的,都在他考虑的范围内。他选址更多凭感觉——骑摩托路过还能注意到的铺位,就是抢眼的;十字路口的转角铺最好,多个方向都能看到。附近还得好停车,这也是他作为客人的要求。
网上流传着许多口诀,教人鉴别铺位。最经典的一句“金角银边垃圾腰”——十字路口的拐角铺被看作是黄金铺位,紧挨着“金角”两边的叫“银边”,腰部铺位的生意会被两边拦截,得名“垃圾腰”。
一些选址技巧有数据支撑。比如,不要选店铺门前带台阶的,多一个台阶就少10%的客流量,“人性都是懒的”。还有一个数据,“门前的人行道减少一米,客户就减少30%”。这都是选址博主总结的,其背后逻辑是,人行道越窄,行人通过的速度越快,不会有人为店铺多做停留。
另一些则充满玄学。比方说“阴阳街”,街道一边生意好、聚人气,另一边则没什么生意。还有门头小、纵深长的店被叫做“棺材铺”,也不要选。
商场铺位的选址门道,听上去更有章可循。替品牌方选址的豪哥,会特别关注商场里厕所的卫生,“厕所都搞不卫生,你相信他厨房能搞卫生?”为了拿到准确的流水,豪哥会进店点餐,拿到小票后,能看到饭馆当天、当下的流水号,乘以客单价,算出总流水。
另有新手习得,商场的人流量不等于客流量,如果商场里的饭馆要站出来招揽生意,说明这里已经饱和,不适合再入驻。
在林哲远看来,选址不是一刀切,要看品类和业态。2022年以来,他在江苏、安徽、山西多地加盟了「赵一鸣」。零食店不用占据步行街核心地带,“要以合理的租金做合理的生意”。租金过高,未来业绩下降,风险也会更高。
拿铺子考验魄力,林哲远也有失手的时候。在安徽中南部的县城,他看中的第一个铺位在县城入口,租金便宜,门头足有30米。令他犹豫的是,附近没有商圈和社区,周围店铺也倒闭了。他没有拿。后来,有人盘下这个铺子做零食。招牌打亮后,很吸引眼球,生意也不错。
合适铺位的出现讲究时机。在张雅涵对选址感到绝望的时候,她发现光环片区第二层的一家麻辣烫店,贴出了转租告示。
店铺在金科中心背后的街上,临近小区大门。她在饭点时蹲守,一个一个数人流量,估算日营能做到2000上下。那条街上的小店都不是连锁,张雅涵的自创品牌有竞争空间。
但6万的转让费和8000元租金,让张雅涵和合伙人起了分歧。合伙人更想要另一家位于老社区的铺子,转让费只要一两万,月租3000多,风险低。张雅涵列了excel表格比对——有没有储物间和厕所,是公共烟道还是独立烟道,根据店铺面积估算翻台频次和日保本营业额……最后她说服了合伙人。
去年8月,粉面馆开始营业。为了控制成本,她只请了一位员工,其它都自己上手。每天早上7点出门买食材,9点到店铺,和合伙人轮流负责出餐或后厨,晚上9点关门。
“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张雅涵说,站一天腰疼腿疼,手腕因为反复挑面感到酸痛,收入也远远比不上以前的工资。生活从996变成007,她后悔辞职,开始怀念坐办公室的生活。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想开烧烤店的罗浩在建筑行业待了10年。毕业第一年,他在设计院,觉得太压榨,跳槽到了上一家公司,做装配式建筑,一干就是9年。工作内容没变过,薪资相较最高点少了一半。他心里不平衡,想趁35岁之前,去别的行业闯一把,担心再不去,会缺乏改变的勇气。
合伙人是高中同学,在通讯运营商工作。公司经历了大规模裁员,手头的活儿越变越多,到手的钱却变少。今年4月中旬,合伙人率先离职,全身心投入选址,罗浩还在走流程。
最初,他的创业想法模糊,想跟风开连锁奶茶店,启用20万家庭资产。妻子觉得不靠谱,其他亲戚也不支持,说这年头做什么都亏,保住工作就不错了。
罗浩打听了一番。关掉两家蜜雪冰城的朋友讲,干加盟纯粹是给品牌打工——碰到上新品,加盟商每晚开例会,早起抢新品原材料,抢不到就没法上。他感觉不是在为自己打工,“还是在上班一样”。
还有位开火锅店的朋友提供了失败案例。疫情结束后,朋友投资百万做高端火锅,商场里月租金就要十几万。后来生意不景气,只好通过降低菜品成本维持经营,老顾客慢慢流失。朋友试了一阵自助餐模式自救,还是扛不过高昂租金和人工费,倒闭了。
反倒是花了十多万开在巴国城附近的羊肉粉店赚了钱。朋友嘱咐罗浩,这年头得靠轻投资。罗浩这才瞄准社区烤肉店。经营风险也被考虑进来——社区店租金低,以20万成本开店,能尽可能撑久一些。
但社区店的麻烦是,按规定,住宅不得用于经营性用途,除非征得整栋楼住户同意。日后烤肉店的油烟影响到住户,还要时常维护人情关系。他找懂行的人问,为什么“民主村”能够实现?对方告诉他,民主村有特批,手续和协调都由社区帮忙完成了。
半年选址期间,罗浩也开始研究线上引流。大众点评太贵,抖音竞争激烈,他把重心放在小红书,更新了几篇帖子,讲裸辞创业、选址遇到的困难,评论始终徘徊在十几个。他不死心,打算之后装修店铺时,持续更新。
在长沙,刘烨明负责一个五万平方的商业街区招商。这一两年来,她接触到很多离开地产、教培、银行等行业,转型开店的人。她了解到,去年长沙的地产公司大量裁员,很多人把开店当做了一个低门槛的生存浮板。有个曾经做工程总包的,利用客户资源开起了头疗足浴按摩店,还有的开网吧、台球馆,不用像干餐饮一样辛苦。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其中不乏有前瞻眼光的人。有个做地产开发的老板,刘烨明介绍,在项目开业前,就通过总经理的关系拿到街区转角铺位。他开的粉面馆主打干净、健康,面向家庭客群。铺位恰好正对住宅北门,小区里的人一出来就能直接看到。他还在商业街区启动前就把店铺开起来,吸引装修工人去店里吃饭。
不过,更多的还是新手小白。刘烨明记得2022年接触到的一个银行职员,拿了间100平方的铺面,想开酒吧。签下铺子后,他问刘烨明:“你知道酒从哪里进(货)吗?”能挣到钱的是少数,按照刘烨明的说法,随着加盟品牌的泛滥,质量参差不齐,“韭菜也是越来越多了”。
对于新手个体经营者来说,拿铺是很慎重的,但对一些投资老手来说,拿铺更像一个占地游戏。《每日人物》报道,在2023年零食折扣品牌店竞争最白热化的阶段,为了抢占一个流量大的点位,两家不同的零食品牌会在店铺租金的基础上,增加7、8万的“茶水费”。
去年上半年,「零食很忙」开放了云南地区的加盟,赵清在一个边境小城步行街开了当地首店,刨除房租,月盈利能达到30万。这个业绩只要再能维持一年,成本就收回来了——抱着这个想法,赵清租下了店铺对面一家空置的铺位,占着坑位,怕的就是有其他店开在对面,削薄自家利润。
作为餐饮小白,30岁的张雅涵在早期也同样懵懂。丈夫是江西人,没在重庆吃过满意的南昌拌粉,两人开玩笑讲,以后辞职开一家拌粉店。后来,职业前景越来越不明朗。开发商有现金流的时候,一年拿七八块地,能接到很多项目,到她入职第三年,项目只剩两三个。
张雅涵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留在夕阳产业,开始关注餐饮品牌,对土豆泥拌粉这样的网红产品心动过。考虑过后,又觉得这种生命周期短、复购率低的品类不适合小白,想到做日常化的粉面馆。
为了和“黑黢黢”的快餐粉面店区别开来,店铺装修走日式简约风,墙面刷成乳白色,一排高脚凳单人位前,是一扇面向街道的上翻窗。她在菜品里加入冰粉等甜品。给客人上菜用木质托盘,配三颗圣女果和一盒酸奶,增加仪式感。
刚开业时,生意不好。做餐饮的朋友得知她,开业当天营业额只有1000,说以后只会越来越差。张雅涵一度把这归咎于选址的错误,“这已经是看过这么多铺子里面最好的了,如果这个都做不好的话,可能就不适合做餐饮了”。
从租下店铺、翻新装修到买基础设备,一共花了16万,撑满了她的预算。生活里定期要缴的车险、医疗保险都成了负担,张雅涵不敢消费,也放弃了健身。持续亏损时,她不停思考:能撑到什么时候?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自媒体引流,请客人写好评之后,复购的客人变多了。日营业额在慢慢变多,今年2月第一次破了3000。原本想做一人食,但意外来了注重干净、健康的亲子客群,周末的生意比工作日还要好。
后来隔壁一家重庆小面闭店了,张雅涵很高兴,以为能承接下那家店铺的客人。但之后的一个月,营业额没有任何波动。那家店铺的客单价不到10块钱,而张雅涵店里的客单价是20多元。“客流不等于客群”,她对选址又有了新的理解。
(应讲述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