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开幕。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主席李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分别从国际治理、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企业微观实践等角度分享了对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投资的洞察。
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
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多,地缘冲突加剧,这些因素使得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胡晓炼表示,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关税问题。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给全球贸易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格局正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有三点值得重视:一是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二是全球贸易的再平衡会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三是货币再平衡将会引导世界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
李楠表示,从驱动性和决定性因素这两方面分析,全球贸易、投资的逻辑发生了底层变化,以前主要考量经济效益和成本,如今逐渐转向对国家安全、产业链多元化与韧性的考量,这对于以前贸易基于比较优势的传统造成巨大冲击。现在各国考虑更多的是国家安全、自身产业增长,以及在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其对单边关税增长产生的影响。
马歇尔·米尔斯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的挑战。他表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不确定性,还抑制了创新和经济增长。他建议,各国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提振内需,加强结构性改革,以提升长期生产力。财政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业都需要做出改变,同时释放私营部门经济活力。
崔丽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分享了应对全球变局的经验。她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企业需强化自身竞争力,构建长期“护城河”,并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她还提到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呼吁中国企业“抱团出海”,通过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为全球市场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在全球吸引外资方面排名第二
当前,全球可持续投资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化突破?中国有哪些应对之策?
胡晓炼以中资企业出海实践回应:“在全球跨境投资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过去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超3万亿美元,民营企业是主力军。”她总结了四大优势:民企韧性、技术企业全球化布局、工业园区集群效应、基建能力赋能当地发展。中国企业不仅“走出去”,更通过产业链协同为“全球南方”国家创造工业化机遇。
李楠提到,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外资投资国,是排名前十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在全球吸引外资方面排名第二。在绿债领域,中国从零做起,目前已经占到了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将近1/4的份额。她表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学习。同时,她也建议一些国家借鉴中国经验,通过经济特区、产业链集群等模式激活区域合作。此外,她认为,未来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规则,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是吸引投资的关键。
对于中国经济,马歇尔·米尔斯提出双重建议:短期需加大财政刺激,通过家电换新、社保强化提振消费;中期应推动房产税、碳税等结构性改革,优化债务结构。他特别提到,希望中国政府增加社保网络,同时减少不确定性,不要太依赖于产业政策,宏观经济可以减缓现在贸易冲突对经济带来的打击。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下一篇:金价又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