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5 期
2025-05-16
焦点关注
全国专项债收储近4000亿元 城投企业收购面积占七成
自专项债收储政策启动以来,截至5月13日,已有171个城市发布收储计划,合计收储金额达到3918亿元,涉及收储宅地规模达到6565公顷。据测算,这相当于为2025年楼市去库存加速54%,全国广义库存去化周期下降超过2个月。
就企业类型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城投企业成为土地回收主力,收购面积占比达70%,平均收储价格为3506万元/公顷;央国企占比12%,但平均收储价格最高(3998万元/公顷);民企占比仅17%,平均收储价格3352万元/公顷。
宏观动态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295亿元
央行今日开展106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投标量1065亿元,中标量1065亿元,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今日有7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本周,中国央行共开展48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本周共有8361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1250亿元1年MLF到期,本周实现净回笼4751亿元。
区域热点
山东省拟发行124.53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山东省财政厅公告,拟于5月22日发行政府债券,总发行规模为373.96亿元,其中124.53亿元为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吉林省省长:加快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行列,以更大力气压降融资平台数量
5月15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主持召开财政金融重点工作专题会议。他强调,要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加快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行列。要统筹好债务风险化解和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注重投入产出效益,防止新增风险。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加快财政“三资”盘活利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应保必保、该压尽压,确保财力可持续、能支撑。要以更大力气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压降融资平台数量,打好化债“组合拳”,实现轻装上阵。
发行动态
漯河投资控股集团完成发行3.8亿元超短融,利率1.95%
5月16日,漯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完成发行。
本期债券发行总额3.8亿元,利率1.95%,期限270天,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本金。2024年11月5日,经中证鹏元综合评定,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为AA+,展望稳定。
鹤壁国资集团拟发行8亿元公司债,获上交所受理
5月16日,鹤壁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获上交所受理。该期债券拟发行金额8亿元,承销商/管理人为平安证券。
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公司拟发行16.35亿元公司债,中标承销商公布
5月16日,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公告,披露2025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承销商选聘项目结果,中标人为财达证券、东方证券、天风证券、方正证券,中标费率分别为1.3‰、1‰、1.4‰、1.2‰。
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35亿元公司债,期限不超过5年,中标承销商负责提供债券申报发行及承销服务,并负责发行公司债券过程的全部工作。
2024年5月30日,中诚信国际赋予发行人AA级信用评级,展望为稳定。
洛阳国金产投集团拟首次发债,5亿元公司债选聘承销商
5月16日消息,洛阳国金产业投资集团公告,拟申报发行不超过5亿元公司债,期限不超过10年,就此采购公司债承销商,债券承销费综合打包不超过债券实际发行总额的0.96%。中标承销商负责提供债券发行主承销服务,并负责发行企业债券过程的全部工作。
天眼查显示,洛阳国金产投集团曾用名偃师教育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8月更名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实控人为洛阳市偃师区财政局。本次发债将是该公司首次亮相债券市场。
河南2家公司获准注册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5月16日消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批复,接受河南2家公司注册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洛阳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短期融资券注册金额为15亿元,注册额度自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由民生银行主承销,获准注册日期为2025年4月24日。
开封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中期票据注册金额为8亿元,注册额度自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由光大证券主承销,获准注册日期为2025年4月16日。
郑州城建集团拟发行15亿元中票,5家承销商入围
5月16日,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对2025年中期票据承销商入围候选人进行公示,入围候选人分别为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平安银行郑州分行、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华夏银行郑州分行,比选报价分别为0.09%/年、0.08%/年、0.09%/年、0.09%/年、0.08%/年。
据悉,郑州城建集团拟发行不超过15亿元中票,中标承销商全面负责公司2025~2026年度交易商协会中期票据承销,包括协调各方中介、监管报批、尽职调查、承销、簿记以及其他申报相关的名项工作。
全国首单永续科创债落地
5月16日消息,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规模20亿元,期限10+N年。该债券为银行间市场全国首批36单科技创新债券之一,是全国首单永续科创债,同时也是江西首单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
全国首批柜台渠道科创债券交易业务在广西落地
5月14日,广西德保农商行通过兴业银行柜台渠道成功交易国家开发银行2025年第一期贴现科技创新债券,交易金额1000万,交易利率1.37%。这标志着全国首批柜台渠道科创债券交易业务在广西正式落地。
天津泰达南港集团获批9.36亿元置换贷款,完成首笔融资平台非标债务置换
5月15日,泰达南港集团获得9.36亿元置换贷款批复,并顺利完成首笔融资平台非标债务置换。该笔业务是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在滨海新区投放的首笔平台公司专项置换贷款,大幅降低原贷款利率,优化集团债务结构。
债市主体
国资委公布10户中央企业11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5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10户中央企业11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包括:
徐鸿任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徐锋任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免去莫德旺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职务,不再担任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职务,退休。
债市舆情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杨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厦门市纪委监委,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厦门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交所:终止审核慈溪国投30亿元私募债项目
据上交所披露,慈溪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项目状态更新为“终止”,拟发行金额30亿元,品种为私募,受理日期为2024年9月26日,更新日期为2025年5月16日。
三门峡高新投资集团10亿元企业债终止审核
5月15日,三门峡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企业债券项目状态更新为“终止”。本期债券拟发行金额10亿元,受理日期为2023年11月30日。募集资金原拟将7亿元用于三门峡市高新区先进金属材料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及运营,剩余不超过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甘肃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束水龙接受审查调查
据甘肃省纪委监委,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束水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北京信威通信被上交所予以公开谴责,作为债券发行人未按时完成财报披露
5月16日消息,上交所公告,对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信威通信作为公司债券发行人,发行人应当在2024年8月31日前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但其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且截至目前仍未完成披露。另经查明,发行人最近12个月内曾因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被上交所予以自律监管措施,并再次出现同类违规行为,违规情节严重。
市场观点
标普信评:城投境外债发行利率料难下降
2025年到期规模创新高,再融资压力下境外融资成本难以改善。城投境外债期限以三年为主,由于2022年以来发行规模较大,导致2025年~2027年到期规模达到峰值,城投境外债的再融资压力较大,发行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但如前文分析,若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处于高位,且境外债高风险溢价无法改善,加上投资端还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或通道费用,预计城投境外债总体发行成本难有实质性降低。
中资境外债“高融资成本”与“化债”导向矛盾仍然存在,市场将进入强监管导向下的调整期,但境外融资渠道不会完全封闭。本轮化债政策重点是通过债务置换降低地方政府付息压力,改善地方政府流动性,同时限制城投新增融资。城投新增高息境外债则显得与该政策导向“格格不入”,新增发行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发行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城投境外债区域分化加剧:东部经济强省依托较强的财政实力和产业基础,城投企业仍能维持相对较低融资成本和较高融资能力,也更容易通过产业转型获得更多政策弹性空间;而部分债务到期压力大、风险溢价高的省份,弱资质城投或面临更严格的融资约束。需关注发行区域过于集中、区县级主体占比过高以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带来的信用风险,特别是2025年城投境外债的整体再融资压力较大,需警惕弱资质主体流动性风险暴露。
标普信评认为,境外债监管将采取“有保有压”趋势:继续严控传统城投增量,但债券集中到期压力下不会完全封闭城投境外融资渠道,同时为符合产业转型的地方国企开辟融资通道。由于城投境外债集中到期规模较大,监管层面临“防风险”与“稳兑付”的双重挑战,完全封闭“借新还旧”渠道的可能性较低,监管或将保持适度弹性,确保债务滚续与风险防控的平衡。“134号文”关于境内债置换境外债的实践仍存在落地障碍,若能够落地置换试点,则将有效缓解境外债到期压力。同时,担保发行的结构性变化为降成本提供新思路:2024年《跨境担保管理办法》允许持牌担保机构参与增信,推动第三方担保发行规模占比提升至8%,虽总量仍有限,但有望实现城投境外债成本压降。另一方面,城投转型可能突破现有发债限制。随着近年来地方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化国企,在城投融资受限的背景下,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和投资控股等相关领域转型的地方产业化国企更容易满足境外新增融资条件,成为离岸债市场新的参与主体。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