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并非新鲜事。百度、滴滴和抖音都曾杀进过外卖市场,拼流量、拼算法、拼技术……这次有所不同的是,与其说“大战”不如说是全行业的一次供给侧改革。尽管资本市场心存疑虑,但截至目前,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均表现出积极态度。
这一轮外卖大战,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网友进行测试后得出结论:某些地区美团送餐更快而京东送饮品更快。某些时候美团更便宜但京东速度更快,外卖小哥服务更好。网友一时间难以选择,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戏谑的一幕——奶茶点了一杯又一杯,有人一天喝3杯,有人甚至两天喝9杯。
拥有了更多选择的还有骑手和商家。当刘强东自己穿上快递服送外卖,明示全职骑手的五险一金、兼职骑手的商业险待遇,也是把自身顶上风口浪尖表达诚意,走出算法和流量编织的牢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卖平台与骑手之间劳动关系的不明确,一直是骑手保障困境的重要根源之一。如何保障骑手安全、承担致人损害责任,一直是司法纠纷的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外卖骑手遭遇交通事故后雇主是否有赔偿责任的问题。
如今,一些骑手通过接不同平台的送单比较,发现美团的配送系统对新手更友好,尤其是导航的精准度非常重要。而京东给骑手的保障更到位,为全职骑手安排五险一金,并给对象安排工作这些条款非常有吸引力。不同骑手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各取所需”。
针对商家,平台纷纷出台低佣金政策吸引新商户入驻。要知道,此前两大外卖平台占据市场90%以上份额的局面,餐饮商家对平台缺乏议价能力,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一度让商家苦不堪言。
由此看来,如果平台竞争的焦点从冰冷的算法转向温情的关爱,从流量争夺转向服务创新,以此打破垄断,形成差异化竞争,这样的“大战”也未尝不可。
随着阿里系(淘宝闪购、饿了么)的全面入局,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补贴转向更深层次的价值竞争。无论过程如何,能让“商业向善”,真正“多快好省”,便是消费者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