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具身智能领域具备“技术+制造+场景”三重优势。(优必选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6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5月12日,深圳具身智能赛道迎来“三喜临门”:优必选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共建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示范方案;越疆科技与腾讯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聚焦云端大模型与机器人终端融合;新锐机器人企业自变量官宣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由美团战投独家领投。
这三起标志性事件在同一天集中发布,意味着深圳机器人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产业协同正迈入“深水区”,也宣告了具身智能从技术预热正式迈入产业落地“加速跑”阶段。
热潮汹涌:深圳机器人圈强势“刷屏”
作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越疆科技近年来持续拓展具身智能边界。本次携手腾讯云,双方将整合大模型、边缘计算、沉浸式交互等技术能力,在工业制造、零售、教育等多场景打造“云端大模型+机器人终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探索AI人才培养与软硬协同生态建设。
自变量机器人则是深圳机器人创业浪潮中的“黑马代表”。成立仅一年半,已完成4轮亿元级融资,总融资额超10亿元。其核心产品是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Great Wall系列,具备强泛化、少样本学习和跨任务迁移能力。美团此次高调“独家押注”,背后是其对本地生活服务场景与通用机器人协同空间的明确判断。
优必选是中国具身智能企业的“老大哥”,具备了全栈式人形机器人技术优势,此次与华为的合作,通过发挥华为昇腾、鲲鹏、华为云及大模型等技术创新能力和华为在研发、生产供应等经验,一起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创新向工业、家庭等场景的效率提升和落地复制。
暗潮涌动:互联网巨头抢滩具身智能
这场看似偶然的“三喜临门”,实际上是大厂们全面“抢滩”具身智能的必然结果。
从腾讯的投资布局上,可一窥其对机器人领域的重视。2018年,腾讯以领投者的身份参与了优必选8.2亿美元的C轮融资,曾一度是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持股比例最多时达6.15%。同时,腾讯还加码了智元机器人。3月24日,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为股东。
此外,在云鲸智能近期宣布的完成1亿美元融资中,腾讯也扮演了领投者的角色。
在4月9日举行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腾讯云广东省总经理王健在会上表示,目前腾讯已与国内40余家机器人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其中有近20家是广东省内企业,助力机器人在各种场景落地应用。
近两年,华为也加速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持续拓宽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生态版图。去年,华为曾展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搭载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后在工业、家庭场景中的泛化潜力,引起广泛关注。
近日,华为旗下的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了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新股东。千寻智能是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拥有具身大模型技术、机器人研发能力及全栈AI工程化能力。此外,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
深圳之外,还有阿里、小米、京东等,动作频频。比如,小米在北京成立了小米机器人公司,领投纬钛机器人等。阿里旗下的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则是深圳逐际动力的投资方之一。
在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带动下,一场围绕具身智能的“军备竞赛”已然开启。
浪潮之下:“深圳系”企业正浮出水面
深圳机器人企业缘何频获大厂青睐?从越疆到优必选,从云鲸到自变量,深圳机器人企业为何频频成为大厂战略协同的对象?这并非偶然。
其一,深圳在具身智能领域具备“技术+制造+场景”三重优势。既有高精度部件与整机制造基础,也有自主模型、控制算法等核心突破,还有工业、零售、教育、社区等多元落地场景,是全国少数可实现“研-产-用”快速闭环的城市。
其二,深圳企业在具身智能的路线选择上更加务实。优必选致力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越疆强调软硬融合与规模落地,自变量聚焦端到端大模型的全栈能力,云鲸则专注家庭环境泛化与交互设计……这类“以落地倒推技术演进”的路径,恰恰匹配了大厂当前从模型能力向真实物理世界渗透的转型趋势。
其三,政策与生态也在迅速跟进。深圳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纲领,同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打造全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构建从初创孵化、场景开放到资本扶持的全链条体系。
根据《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到2025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南山、龙华、坪山等地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到应用”的完整链条。
“深圳不是‘讲故事’,而是真能把东西造出来。”一位长期关注机器人投资的机构人士表示,大模型能“说”,深圳能“做”,“谁能把AI做成产品,谁才有未来。”
一方面,这里有比其他城市更活跃的机器人初创生态,创业团队更具“工程实干”精神;另一方面,深圳在供应链、制造、迭代效率上的优势,使其成为“模型+硬件”结合的理想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