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在金融市场的浪潮中,国海证券近日迎来了一场重要的人事变革。
4月29日,掌舵十年之久的女“掌门”何春梅,因工作调动卸下董事长,46岁的新任董事长王海河正式上任,此前在国家开发银行、广西投资集团、国富人寿有多年工作经验。
业绩方面,2024年国海证券营收、净利分别同比增长0.69%、31.02%,连续两年双增长,尤其是四季度贡献了57%的净利润。不过和前几年相比,盈利仍处在较低水平。经纪业务、资管业务、自营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而投行业务收入则连续四年下降。
过去几年间,国海证券内控失效,在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方面存在大量司法纠纷,曾陷“胜通债”造假案,至今余波仍在。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预计负债2.09亿元,这一举措如同一把利刃,侵蚀利润。
新任董事长王海河走马上任,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能否完善国海证券内控体系,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4月11日国海证券就曾发布董事长辞职的公告,因工作调动,何春梅拟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委员、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2024年11月25日发布的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何春梅拟任区直企业正职。也就是说,何春梅被提拔后辞任了国海证券董事长。
自2014年12月起,何春梅已担任国海证券董事长一职10年之久。国海证券在公告中肯定了何春梅的业绩贡献:带领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打造精品研究、大财富、大资管和机构业务特色,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不断显现;把握机遇推动公司完成多次再融资,资本实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不过从国海证券的业绩表现来看,过去10年增长几乎停滞,何春梅掌舵国海证券的第一年创下辉煌战绩,业绩登顶,2015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9.59亿元、1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86%、159.83%。但这也是近十年的最好业绩,随后几年营收、利润波动起伏,业绩整体处于滞涨状态。
来源:Wind
新任董事长王海河1979年2月出生,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46岁成为上市券商“一把手”,也是目前A股最年轻上市券商董事长。
从王海河任职履历看,曾任国家开发银行风险管理局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党委专项巡察组副组长、风控与外派人员管理部(监事会工作部)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协同部总经理,广西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在入职国海证券董事长之前,担任国富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2017年12月至2024年1月还兼任国海证券董事。
可以看出,王海河过去在广西国有金融机构履历丰富,不过此前并没有券商管理经验。
图源:罐头图库
国海证券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广西证券公司,也是广西区内注册的唯一一家证券公司。2001年,增资扩股并更名为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8月,借壳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第16家上市证券公司和广西唯一的本土上市金融机构。
国海证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广西投资集团。值得注意的是,前任董事长何春梅、现任董事长王海河都曾在广西投资集团任职。
在2024年“924行情”带动下,券商业绩普遍改善。2024年国海银行营业收入42.18亿元,同比增长0.69%;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31.02%,连续两年业绩实现双增长。
2024年多项业务收入增长,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8.72%;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9.02%;投资收益8.61亿元,同比增长17.92%。
自营业务属于“靠天吃饭”,2024年9月以来,各大券商都在发力自营业务来提升经营业绩,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国海证券表示,2024年权益投资业务持续完善,较好地把握9月24日以后指数上行行情,探索ETF+股指期货对冲交易模式,降低权益投资业务的高波动风险。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方面,积极把握债券市场波动的投资机会,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受监管及融资环境影响,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普遍下降,国海证券也不例外。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32.24%,连续四年下降,相较2020年4.22亿元共缩水74.61%。其中,证券承销业务、证券保荐业务收入都出现较大收缩。
国海证券对投行收入下滑作出解释:资本市场强调严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基调,证券公司权益融资业务呈现深度结构调整。2024年A股IPO企业共100家,同比下滑68.05%;募集资金总额673.53亿元,同比减少81.11%;再融资募集资金2231.2亿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
2024年,国海证券共完成再融资项目1家,新三板挂牌4家,截至9月,公司股票主承销收入行业排名36位,较上一年年末提升23名(源自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
图源:罐头图库
在资产规模方面,国海证券的表现也不理想。2024年末总资产595.91亿元,同比下降14.55%,连续三年下降。在A股49家上市券商中,2024年总资产下降的有6家,近三年总资产下降的有3家,国海证券降幅均是最大的。
国海银行的资产规模排名也在持续下降,在上市券商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20名下降至2024年的36名。
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大幅缩水,是导致总资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截至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142.62亿元,同比下降28.17%;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9.32亿元,同比下降38.2%;其他债权投资26.3亿元,同比下降70.13%。
规模收缩的同时,从业人员也在持续压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国海证券登记的从业人员3054人,2024年末降至2781人,一年减少273人;截至2025年4月30日降至2747人,四个月减少34人。其中,一般证券业务、证券经纪人减少最多,分析师、投资顾问则处于上升趋势,保荐代表人整体变动较小。
近几年国海证券盈利承压,与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居高不下有一定关系。
2024年,国海证券前三季度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0.66亿元、1.46亿元、0.73亿元,第四季度冲回资产减值准备1.48亿元,计提预计负债0.72亿元,合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预计负债2.09亿元,即减少公司利润总额2.09亿元,同比增长215.42%。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均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且均发生在2016-2018年期间。公司在此期间开展了大量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因融资人违约,而产生减值损失。
在2024年年报中,国海证券还披露了15起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同违约纠纷案件(同一诉讼对象算一起)。上述诉讼进展不一,一些诉讼于近两年立案执行、执行生效或开庭审理。而在不少诉讼中,国海证券也已陆续收到执行款。
在国海证券上述披露中,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被告方,代以“某某”。其中一项诉讼显示,公司起诉何某某、唐某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同违约纠纷一案(案号:〔2020〕桂 01 民初 2415 号,该诉讼公司自2020 年半年度报告起进行披露)。
通过其他公开信息了解到,该案中的何某某即东方园林(002310.SZ)创始人,也是昔日“浙江女首富”——何巧女。
据金融信息网站“智通财经网”报道,何巧女于2018年5月15日与国海证券开展了股票质押业务,共涉及质押公司股票5920万股,由于何巧女未能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质权人向法院申请对何巧女持有的公司股票进行轮候冻结。
另据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案号(2022)京执复211号)中显示,贵阳中院(2021)黔01执3301号、4010号执行案件共冻结何巧女持有的东方园林股票2.02亿股,其中,4110万股质押给案外人——国海证券。而该案的执行人为唐凯、何巧女,唐凯为何巧女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根据国海证券披露的最新进展,2024年9月4日收到南宁中院划转的执行款 2823.73 万元。
对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国海证券在投资者问答中回应称:“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大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等因素影响,全市场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开始暴露,各证券公司都进入化风险、降规模阶段。近年来公司股质业务以消化存量为主,新增业务审慎开展,业务规模大幅压缩。”
图源:罐头图库
近年来国海证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持续压缩,截至2024年末共19.32亿元,同比下降38.2%,相较2016年峰值110.94亿元下降82.58%,其中大部分为股票质押业务。2024年股票质押回购利息收入6669.27万元,同比下降51.53%。
随着存量股票质押业务不断出清,未来这部分风险释放后,仍然存在侵蚀利润的可能。
“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市场波动导致质押股票下跌幅度过大导致的,融资人直接放弃了回购或补充质押了,也是出于现实考虑,相当于变相减持了。”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这反映出选定标的的时候还需要更多专业支撑和相对审慎,有相关条款和措施能尽量避免风险发生。”
给国海证券业绩“蒙尘”的,还有“胜通债”造假案导致55亿元的债券违约,国海证券作为中介机构,除了遭遇监管处罚,还被没收保荐承销收入。
2015年,国海证券作为胜通集团的主承销商,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但2018年胜通集团突发多笔到期债务违约,偿债能力恶化,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2021年下半年,胜通集团9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违约金额55.5亿元,作为中介机构的国海证券和粤开证券,合计承销6只违约债券,涉及金额合计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查明,2013年度至2017年度,胜通集团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直接修改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方式,连续5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累计虚增收入615亿元,虚增利润119亿元。扣除虚增利润后,实际业绩均为亏损。
监管进一步查明,国海证券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未勤勉尽责,2022年3月18日被证监会没收1798万元承销费,并处以60万元罚款。此后,广西证监局、深交所分别对国海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而“胜通债”余波并未止于此。在国海证券2024年年报中,还披露了多起胜通集团、国海证券被起诉案件的进展。2024年国海证券对上述涉诉案件计提预计负债7173.69万元,减少2024年净利润5380.27万元。
2024年12月16日,国海证券因“金通灵证券虚假陈述案”被起诉,投资者请求判令金通灵赔偿损失共计约 75.64 万元,国海证券等23名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24年4月、5月,国海证券因为在金通灵案件中未能勤勉尽责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相继收到江苏证监局、深交所处罚。
不管是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大量“踩雷”,还是“胜通债”造假案带来的持续影响,都反映出国海证券过去在展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检查存在较大漏洞,且导致公司盈利严重受损。
国海证券在年报中表示,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客户准入标准和标的证券筛选机制、量化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分级授信制度、实时盯市制度、黑名单制度、强制平仓制度等。
新任董事长王海河曾在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党委专项巡察组副组长、风控与外派人员管理部等部门任职,能否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推动国海证券业绩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