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称,公司启动港股上市的核心目标将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国际业务版图的拓展以及境外运营资金的补充。
但在净利润创下历史新低时,这一冠冕堂皇的宏大目标,略显得底气不足。对比历史年报和季报,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南都电源营收利润一蹶不振,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赴港上市,业绩却节节败退
4月26日,南都电源同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盈利双降,节节败退。
2024年营业收入79.84亿元,同比减少45.56%;归母净利润-14.97亿元,同比减少4260.62%;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减少61.81%,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减少422.47%。
南都电源成立于1994年,2010年登陆创业板,实现A股上市,这位“储能老兵”从通讯储能领域起步进入电池行业,深耕电池技术研发三十载,已打通从锂(铅)电池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到锂(铅)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形成围绕储能业务的一体化布局。
2024年本是南都电源上市的第15个年头,却爆出了亏损15亿的消息。
如此大的亏损摊子,不过是近两年发生的事情。2023年,南都电源刚刚由盈转亏。2023年,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下降-108.67%;2024年,净利润直降到-15.49亿元,同比下降-6366.73%;2025年一季度再度亏损2.66亿元。
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公司业务的全线溃败。回收板块,受电池寿命延长导致废旧电池供给锐减、回收产能过剩影响,铅回收业务毛利率断崖式下跌。叠加地方奖补政策不确定性,第四季度被迫减产,营收同比腰斩。
锂电产品,碳酸锂价格暴跌引发锂电产品售价跳水,海外储能订单延迟交付、产能利用率不足,下半年新型电力储能出货量骤降,公司为保毛利放弃低利润订单,反而加剧了营收下滑。
同时,对相关商誉、存货等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4年12月底,公司与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一审判决,这一项纠纷就让南都电源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又多了6000多万。根据判决内容,计提预计负债由3000万元增至9565.64万元。
可供参考毛利率水平的是,公司主营收入由再生铅产品、锂离子电池产品、铅蓄电池产品和锂电池材料构成,四项产品中有四项的营收大幅下滑,锂离子电池产品和铅蓄电池产品的毛利率更是跌至负值。
图片来源:南都电源2024年年度报告
利润向下,负债和负债率却一路狂奔。2023年、2024年、2025年一季度的负债为129.06亿元、144.86亿元、154.51亿元,对应负债率分别为70.89%、79.14%、81.14%,已突破80%大关。
更不乐观的是,在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转为负值,至-2.85亿元。
带病IPO,须得背水一战
南都电源也有过辉煌时刻。
早在1999年,南都电源布局磷酸铁锂技术,率先开发出通信用磷酸亚铁锂电池,储备了多项锂电池技术,彼时同样选中磷酸铁锂技术的还有如今的储能巨头——比亚迪。
2010年4月成功上市后,南都电源一时风光无限,当年11月,南都电源为国内第一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东福山岛风光油储微电网示范工程”提供储能电池,并先后承担了国内外50余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本来选对了路,却频繁押错了宝。2011年,南都电源重心转向民用铅酸电池后,错失动力电池黄金十年的风口,市场份额被宁德时代等后来者蚕食,投入大量资金的民用铅酸电池业务也连年亏损;转战锂电储能后,好景不长又深陷国内价格战泥潭。
不过,南都电源坚持二十余年的全球化战略颇具成果,已连续四期上榜BNEF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储能业务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且公司的高压锂电产品海外认可度较高,毛利率高达30%~40%。
图片来源:南都电源2024年年度报告
如今,在南方电源看来,自身的优势是海外市场,治病的解药还在海外。
从战略上来看,赴港上市被南都电源视为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借助香港资本平台,南都电源可重点开拓欧洲、北美等高价市场,摆脱价格战泥潭。另一方面,入选BNEF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后,南都电源亟须通过港股上市强化国际投资者认可。
今年以来,除南都电源外,海辰储能、先导智能、宁德时代等储能企业均计划赴港上市或正在进展中。其中,宁德时代已于4月10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最直观、最紧要的是,南都电源的财务状况恶化,赴港募资补充资金是“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储能行业集体奔赴港交所的浪潮中,南都电源的港股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悲壮色彩。
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