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17页
《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对我国虚拟电厂进行了全面剖析,涵盖发展现状、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内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深度洞察。
- 发展现状与政策背景:我国虚拟电厂建设始于需求侧响应和新能源消纳实践,广州、深圳等地率先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如深圳最大调节能力达85万千瓦。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其发展,202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定义、目标和发展路径,标志着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 核心能力与技术平台:虚拟电厂有效运行依赖多种核心能力和完备技术平台。需具备灵活调节、数据管理、安全可靠和市场交易能力,技术平台要满足实时控制、快速响应、安全可靠、系统集成和可扩展性等要求,以支撑资源聚合、市场交易等核心业务,保障稳定运行和网络安全。
- 市场准入与运营模式:虚拟电厂是独立市场主体,准入有资质和技术标准要求,需通过能力评估与测试,且聚合资源不得重复计算。运营模式主要有需求响应聚合商、市场交易商和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三种,但目前商业模式尚不完善,盈利面临挑战。
- 国内外案例与经验借鉴:国内电网及电力企业系、科技与软件企业系等不同主体积极探索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国外德国Next Kraftwerke和美国AutoGrid发展成熟,分别代表独立运营商和技术供应商路径,其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风险管控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 广东省实践与未来趋势:广东省在虚拟电厂政策和项目实践方面领先,需求响应与市场交易并行。未来,虚拟电厂将在技术演进、市场机制创新、新型商业模式和政策激励加强等驱动下,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虚拟电厂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处于关键转型阶段,需政策、技术、市场协同发力,推动其成为能源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