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金价强势突破2500美元/盎司历史关口,创下自1971年黄金自由交易以来的最高纪录。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及通胀压力持续攀升等多重因素推动,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全球央行加速购金步伐,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进一步推高市场看涨情绪。在此背景下,黄金市场掀起投资热潮:个人投资者纷纷增持黄金ETF及实物金条,机构资金加速流入贵金属板块,零售市场金饰销量亦同比激增超30%。分析人士指出,若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与货币宽松预期持续发酵,金价短期或维持强势,但需警惕市场过热引发的回调风险。
全球央行购金潮成为本轮行情的重要推手。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1044.6吨,连续三年突破千吨大关。中国央行表现尤为亮眼,自2024年11月重启增持以来,黄金储备占比已从3%提升至6%,但较全球15%的平均水平仍有翻倍空间。这种战略储备需求与美元信用弱化形成共振——美元指数较2025年初下跌7%,而黄金ETF持仓量却逆势增加1.3%,折射出全球货币体系正经历深刻重构。
市场反应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国内黄金ETF交易量连续两日刷新历史峰值,4月23日单日成交规模突破305亿元,较年初增长820亿元。但线下消费市场却出现罕见分化:周大福足金饰品价格突破1080元/克后,部分门店单日客流量锐减30%;而投资金条却遭遇抢购,工商银行的"如意金条"单日销量激增4倍。这种结构性分化印证了当前市场的投机属性——COMEX黄金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占比已逼近40%的历史警戒线。
展望后市,黄金的"新货币锚"属性正在强化。高盛预测2025年金价中枢将上移至3300-3500美元区间,其核心逻辑在于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跌破58%,较十年前下降8个百分点。但需警惕的是,4月23日金价单日回调幅度达7%,创2023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显示市场情绪已现过热苗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黄金ETF持仓占比突破15%的临界点后,或许更需要关注金价与美元指数、实际利率的传统负相关关系是否出现趋势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