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商家生态”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最近,国内各大主流电商平台集体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让商家生态又回到了新的平衡点。而从去年开始,新老电商势力也都开启了一波“惠商”的攻势,如今,这种攻势正在全面铺开。
4月初,拼多多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这是继2024年“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惠商举措后,拼多多推出的新一项商家扶持战略,资源投入力度空前。
拼多多2024年Q4财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全面深化高质量发展,先后落地了一系列“百亿减免”的惠商新举措,并深入全国各大农牧产区、产业集群,扶持了一批新质商家、新质品牌,为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新模式。同时,拼多多“电商西进”计划助力西部地区进入了“全面包邮”的电商新时代,也进一步盘活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力。
但拼多多“全面惠商”并非个案。在用户以及GMV增速放缓的当下,各电商平台都更加注重在平台生态和产业纵深上持续发力,通过“减免、扶持、治理”的多重措施贯彻至平台运营、商家经营、产业转型、物流升级等各个环节,推动平台及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成为电商下半场竞争的新注解。
1、商家成本“苦之久矣”,平台应有所为
在整个电商生态中,为数众多的中小商家长期受困于推广成本、物流费用和保证金压力,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最近,沈阳市新零售协会就发布倡议书,直指自营电商存在收费过高、强制商家参与促销、平台强制毛利保护等问题,导致商家经营成本攀升,部分商家实际到手金额仅为销售额的60%。倡议书还提到,部分自营电商最长账期达90天,远超中小商家资金承受能力。
有第三方研究显示,商家在主流平台的经营成本占比普遍上涨,其中的流量营销费能占到销售额10%-25%,最高的能到40%左右,中小经营户在电商平台上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5%,低于传统经营模式的10%。
随着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向线上转移,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采购和销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降低中小商家的经营成本,提升数字化、网络化的商家生态也成为当下电商平台的重要命题。
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就先后推出了“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惠商措施,通过供需两侧的升级,为更多商家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其中,“百亿减免”包括多项服务费减免权益、免除商家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下调商家店铺保证金及提现门槛等,累计为超千万的商家实现提质增效,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就为商家每年降本数十亿;“电商西进”带动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并为偏远地区的近亿消费者实现了“全面包邮”的电商普惠;“新质商家扶持计划”首批项目先后助力上千个农牧产区、产业集群逐步转向“新质供给”的发展阶段。
2024年Q4的财报显示,拼多多的“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目前已先后走进六安婚纱、惠东女鞋、青浦母婴、内蒙古酸奶糕、临夏牦牛肉、佛山开心果、广西脆蜜金桔等地区,对当地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支持。在“全面惠商”政策下,拼多多培育了一批具备商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并通过新质商家的“头雁效应”,带动产业带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发展痼疾,逐步完成转型升级。
此次“千亿扶持”计划的推出,也是此前“全面惠商”系列措施的进一步延续。尤其是在特朗普“关税新政”的背景下,“千亿扶持”计划还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
在商业新研社看来,电商平台对商家的系列帮扶,既可以从资金、流量、资源等方面降低商家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减免的费用,也能更好的引导这些中小商家重点投入到研发和供应链的优化,为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发展痼疾,逐步完成品牌化转型。
2、存量竞争下,“全面惠商”带动新升级
从各大电商今年最新的财报来看,用户逐渐见顶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这给平台也带来双重压力,那就是用户争夺成本的上升以及GMV增速放缓。
这种压力所带来的结果,让平台竞争焦点从吸引新用户转向留存老用户,而留住用户的关键,不再只是“无条件讨好”,而是有赖于“买卖双方都舒服”的生态,这也是“仅退款”政策全面取消的重要原因。电商平台需要从"流量分配者"转型为"能力建设者",通过重构规则让中小商家实现"低成本入场,高弹性成长",最终形成"优质供给创造新增需求"的正向循环。
一方面,近几年,电商平台在全国各地积极打造产业带,这些越来越多的产业带也改变着电商的供应链,对产业带商家的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手段等不断被推出,大幅降低着产业带进入电商的门槛,带来电商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长期困于“强制造、弱品牌”的怪圈,商家利润被同质化竞争不断压缩,扶持这些中小商家,不仅是打破内卷,更是重构供需关系——让商家从“低价白牌”转向“优质供给”,让消费者从“找便宜”变为“买好货”。
以农业为例,拼多多的“千亿扶持”首批惠商新举措,就包括正式启动了"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通过深入农特产区,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帮扶全国“土特产”触网大循环。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虽已突破5000亿元,但渗透率仍不是很高。拼多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破解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世纪难题。目前,专项小组已经走进了江苏连云港,后续也将把四川、海南、云南、山西、山东等地的特色产品,通过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和技术赋能,实现从"土货"到"网红"的华丽转身。
可以说,当电商平台的供需消费趋于稳定,难以获得更多增长时,通过给众多中小商家的支持,在供给端催生一种普遍的升级进化,带动更多新商家加速触网和品牌转型,也让更多消费者能找到满足其需求的品质产品,实现整个电商消费规模的再扩大。
3、从流量到生态,电商平台的范式转换
当前,电商市场已整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既要拓宽新的增长路径,也要注重生态体系培育。也因此,各大电商平台不再满足于做简单的交易撮合者,而是纷纷将平台生态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扶持优质商家等构建健康生态。
今年1月初,拼多多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此后推出“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等多项新举措,并在促进“商家净成交”方面推出升级版服务。扶持与治理并行的模式,既保护商家权益,又维护交易秩序,为生态健康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而4月初的“千亿扶持”计划,力度更是空前。财报显示,拼多多2024全年营收3938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为1124亿。也就意味着,拼多多几乎是要把过去一年赚到的钱都拿来补贴商家。正如联席CEO赵佳臻的话说,拼多多此次是“做好了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投入的准备”。
长期的投入,也说明这不是短期的流量战役,而是一场从上游源头开始的生态链重塑,涵盖产业带商家培育、生产流程、产品品质、供应链效率以及定价权等各个环节。在未来的电商竞争中,胜负或许将不再取决于流量的争夺,而是高质量供给的孵化能力。
在深度介入产业变革的指引下,拼多多也通过进一步扶持商家创新、优化供应链、提升产品品质等方式,不断孵化出更多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平台及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回顾国内电商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淘宝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国内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一跃而成为电商行业老大。而如今历史也惊人相似,商家也再次成为电商平台扭转局势的关键先生。
当我们在未来审视电商平台的这一系列变革时,不难发现其背后是商业文明不断进化的印记。从单纯追求交易效率,到注重生态建设;从简单的规则治理,到复杂的价值共创,电商平台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换,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上一篇:第七届郑州理财博览会圆满落幕
下一篇:超100家浙企在香港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