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泰康幸福说关注
重点提炼
8月的A股市场行情火爆,但有人不解,为什么本轮A股行情的核心增量资金是保险公司OCI、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这些买入并持有的长期大资金,险资也大概率受益于股票等权益型资产的增配带来收益空间提升,但 为什么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却还要进一步下调呢?本文试着做一些简化的解释。
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发布、保险产品切换大潮将至,分红险竞争优势凸显
2025年7月25日,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确定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前值2.13%下调14BP。
根据此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及《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基于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
若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较“预定利率研究值”高出25BP及以上, 保险公司须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完成切换。
该研究值发布后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公告宣布保险产品即将切换,届时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从2.5%降至2.0%,分红险从2.0%降至1.75%,万能险从1.5%降至1.0%,切换时点为8月31日。
此次调整前, 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三类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基本保持50BP区隔,比如目前在售的普通型预定利率上限2.5%、分红型预定利率上限2%,万能型则为1.5%。
然而,此次即将而来的调整将打破三者之间50BP的均衡区隔——普通型、万能型预定利率上限均下调50BP,而分红型仅下调25BP。这也意味着调整之后的分红型预定利率仅比普通型低25BP,再叠加浮动收益,分红险市场竞争优势相对提升。
这也清晰体现出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对于分红型产品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人身险行业负债端加快向分红型转型,有利于化解利差损风险,也为保险资金投资端提供更大弹性空间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的 盈利通常由利差、死差和费差三部分共同构成,其中利差可以简化理解为资产端投资收益率与负债端保险产品定价利率的差额,曾经是人身险行业利润的主要支柱。
但如果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不达预期,就会面临利差损风险。
目前保险公司投资组合中 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普遍超过70%,利率持续走低意味着新进资产无法提供足够收益覆盖负债,原有依赖利差盈利的模式面临挑战。
近日亦有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催促美联储降息,假如三季度美国开启降息窗口,中美利差倒挂的压力将显著缓解,这也有利于中国央行顺势引导人民币利率走势。
对于负债端久期长达十多年的人身险公司而言,这意味着资产端的投资收益率还将持续承压,负债成本若不匹配下调,利差损风险必定越积越深。
从长期观察视角看,面对持续走低的预定利率,险企最直接的破局之道就是转型发展分红险,通过红利(或有)方式与客户分享经营成果,向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低保证+高浮动”分红险模式靠拢。
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也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
分红险设有较低的保证给付,与固定定价的普通型产品相比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刚性兑付压力。
当市场回报下降时,分红水平可以动态调整,将投资端波动更平滑地传导至负债端,为险资的资产配置曲线提供更大利差弹性空间。
政策支持叠加产品转型,助力险资长钱长投,优化权益资产配置,提升未来潜在收益
预定利率下调后负债端成本降低,但由于分红险要求保险公司具备更强的投资管理能力,尤其是权益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保险公司也将优化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动态匹配—— 对超长期利率债需求可能边际减少,对权益类资产配置可能增加,以提升长期投资回报,并通过分红特储平滑投资收益,确保分红稳定性。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之后,险资配置高股息、红利板块的需求并不会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前期高收益债券和非标到期后的持续高企的续期保费资金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分红险在投向上配置权益资产的敞口可能更大。
因此我们看到, 当前行业险资整体增配权益的比例明显提升。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保险资金一季度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其中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配置规模合计达4.46万亿元,占比12.8%,股票投资规模2.82万亿元,占比提升至8.37%,环比净增规模3900亿元,增幅超16%。
险资大举入市,可以说是受到政策、市场与经营转型的合力影响。
低利率环境持续压缩传统固收收益,新会计准则切换工作不断推进,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激增,长周期考核恰逢其时地解除了险资长期入市的制度束缚。
而分红险凭借红利分配的持续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及长期经营的稳健性,也将用实践证明,分红险的真正价值,在于跨越周期的坚持与责任。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还有两条具体的建议:
一是 长周期来看,保险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家庭资产配置工具,并且要注重其保障属性,根据生命周期及家庭财富规划设计风险覆盖合理的保险方案,而非一味关注预定利率的高低;
二是 “牛市”行情下更要注重风险控制,虽然有增量资金的持续入市和政策的支持,但也要高度关注8月中下旬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披露期,聚焦稳中求进的优质投资标的。
主要金融市场表现
A股市场:
上周股票市场放量上行,通信、电子、非银金融、电力设备和计算机涨幅居前,银行、钢铁、纺织服装、每天和公用事业跌幅较大,上证综指上涨1.70%收于3696.77点;创业板指上涨8.58%收于2534.22点。
数据来源:wind
港股市场:
上周港股在中美谈判未低预期、A股突破与腾讯业绩超预期的带动下一度冲高,但随着港元利率大幅上行影响港股流动性市场再度回调,上周恒生指数/MSCI中国指数分别上涨1.65% /上涨2.98%。
行业层面,创新药延续强势,恒生医疗保健业领涨7.27%;红利板块普遍走弱,恒生公用事业领跌0.59%。
数据来源:wind
债券市场:
上周股债跷跷板明显,虽然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但市场依然谨慎,债券利率明显上行,上周五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至1.75%,环比上行5bp;上周五3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至2.04%,环比上行8bp,中债新综合指数下跌0.38%。
数据来源:wind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A股市场:
国内经济数据走弱,市场对政策托底经济预期再起;股票市场连续上涨后赚钱效应累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延续强势;海外通胀未超预期反弹,降息概率逐步提升;中美谈判符合预期,俄乌冲突有望缓解,外部环境良好。市场有望继续震荡上行。
港股市场:
近期港股最大的利空来自于香港银行系统结余下降带来的Hibor快速上行,短期会对港股的流动性造成影响,但随着AH表现差异越来越大,港股有望逐渐修复,A股的牛市港股也很难缺席。
债券市场:
短期债券市场受到股市表现、反内卷及消费政策影响,短期债市缺乏主线,看股做债延续,预计10年期国债利率在1.5%-1.9%震荡概率较大。
— 免责声明 —
本报告由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管理部撰写,完全基于公开信息资料,秉承独立客观公正的分析立场,以勤勉尽责的职业态度,坚持专业和深度价值研究,但不能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交流使用,对任何个人和机构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谨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泰康人寿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翻版、复制和发布。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我们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解读投资热点、资产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