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开始,国内房价一直处于下跌的趋势之中。先是由郑州、武汉、石家庄、天津等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下跌。之后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也跟着下跌。数据显示,北京二手房价累计跌了 29.5%,回到 2016 年 8 月的水平;上海跌了 30.6%,退回到 2016 年 3 月;深圳跌得最狠,38.7% 的跌幅让房价回到了 2016 年 7 月。不仅如此,香港也没好到哪去,跌了 28.8%,回到 2015 年 1 月的价格。
此外,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幅更为猛烈,像南京、重庆这些重点二线城市,二手房价平均跌了约 38.5%;而惠州大亚湾、廊坊燕郊这些三四线城市,房价直接跌了超 50%,这等于打了五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国内房价终于开始下跌了,这次可以捡漏了。”
但是,前些年买房的家庭将会面临资产缩水的困境。资料显示,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到2024年全国一共卖了2.59亿套商品房,这里面有1.36亿套是2016年房价暴涨之后卖出去的。这意味着,有超一半的家庭在高位买了房子,现在不仅面临资产缩水,而且房贷压力也让人喘不过气来。
比如,北京市民潘亮在2021年花500万买了海淀区的一套二手房,现在挂牌350万都没有人来买。潘亮无奈的表示:“首付这150万没了,等于这些年白忙了。”无独有偶,奚敏在2022年在广州番禺买了一套新房,当时的房价是3.8万/平米,现在周边同样的房子2.5万/平米就能出售,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奚敏这套房子的亏损近百万。
要知道,以上这些人是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付了首付款,每天还要挤地铁,甚至还要加班熬夜的打工人。而在高位买房后,换来的结果却是,房子市值在继续缩水,每个月近万元的房贷压力让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实际上,受到房价影响的远不止前些年买房的人群。还要会涉及到房地产行业上下游超过50多个行业。
而在与房地产相关的50多个行业中,受影响较大的是建筑工人。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4年,建筑业农民工少1023万人,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群就是45岁以上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干了大半辈子的建筑工人,现在突然没事可干,只能回老家去打零工,收入马上就减少一半。此外,由于很多地方依赖于卖地收入,而现在各地土地不好卖,导致地方政府收入明显减少,就不得不削减公务员的待遇。
不仅如此,由于房子市值的持续下跌,很多家庭的资产出现快速缩水。资料显示,房产占我国居民家庭总资产的77%,另有23%是才是金融资产。而一旦房价出现了长期下跌的趋势,那老百姓手里的资产大幅缩水,就不敢去旅游、买家电、下馆子吃饭了。届时,居民消费需求就会降下来了。未来要想通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难度会非常大。
那么,各地房价再回到2016年之后,未来楼市会怎么走呢?第一,各地房价会呈现“稳中有降”,逐步回归到合理价格区间。原因很简单,现在房价要想大涨的可能性基本被封杀,但要想大跌,也不太可能。
因为,相关部门会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来稳定房价。这样就可以避免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未来房价大概率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每年下跌12-15%的幅度,花几年的时间,让房价去泡沫化、去投资化。最终实现“软着陆”。把房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各地房价将会出现明显分化。像之前房价跌幅较大的城市,未来下跌速度会放缓。比如,廊坊、燕郊等环京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跌去了60%,未来下跌空间会比较有限。而像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收入之比仍在40。所以,那些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大城市,未来房价下跌的空间会打开,并逐步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回归到原来居住属性。
一线房价跌回2016年,国内超一半家庭资产缩水,这些家庭每个月还房贷的压力会较为沉重,有些人甚至还会被房贷还压跨。那么,房价在下跌之后,现在能否捡漏呢?如果你是刚需家庭,可以趁着当前史上最好的救市政策,购置房产。不过,买房要量力而为,别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此外,如果你是投资炒房者,未来房价还会有下跌的空间。所以,可以等到房价跌透了再出手抄底,那购房成本就会大幅下降。总之,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子仍存在着较大泡沫,并不建议大家购买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应该规避其背后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