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8月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以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此次印发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新印发的《意见》当中,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提出多项针对性支持举措,包括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等。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新举措有哪些?
此次印发的《意见》中,重点提出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具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举措?一起来听专家解读。
《意见》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提到举措包括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到要加快建设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涛:利用金融资源来更好地支持这样一些新兴的技术企业,也支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更要支持一些重大技术创新。
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与企业签订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合同金额达1.9万亿元。
在数字金融方面,《意见》提出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此外,还将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集群聚集和专业化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余晓晖:主要是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此外,《意见》强调,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柳颍:这些硬招、实招将有力有效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更加便利化的投融资服务,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多渠道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
哪些领域和企业将获得金融服务重点支持?
各类金融政策工具将重点服务于哪些领域和企业?企业在发展时,又能得到怎样的助力?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将获得中长期融资。
举个例子,近期,北京一家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作为服务行业的生态型中试平台,其主体企业得到了银行量身定制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银行为中心新扩建需求提供固定资产贷款支持,支持平台的用户企业为小规模量产需求建立专用厂房及生产线。此外,银行还为中心提供跨境并购顾问和贷款服务。目前,这一中心2024年实现总收入超1.6亿元,同比增长50%。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