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日益加剧的压力以及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加拿大在这样强大压力下显得相当难以抵抗。令人意外的是,加拿大总理卡尼竟将矛头直指中国,不仅宣布对中国部分产业加征高达25%的关税,甚至迫使许多在加拿大的中资企业不得不打包撤离,形势十分严峻。
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时,卡尼的立场最初表现得相当坚定且强硬,他明确表示必须维护国家利益。比如今年三月份,他公开宣称与美国的“传统关系”已经告一段落。面对特朗普不断施加的关税压力,加拿大展现了坚决反击的态度。
当时,卡尼还提到会对美国汽车出口施加反制关税,随后更宣布设立一项高达20亿加元的基金,专门用来支持和保护因美国关税威胁而受影响的加拿大汽车产业工人和企业。这些举措彰显了加拿大试图在这场贸易摩擦中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显得剑拔弩张。
紧接着,卡尼政府又宣布对美国出口的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反制关税。这让美加双方仿佛站到了对立的两极,双方多次进行激烈的谈判和博弈。加拿大此举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源自其作为美国最大钢铝供应国的地位,这成为加拿大与美国谈判的关键筹码。
然而,就在加拿大还在权衡下一步策略时,特朗普突然“掀桌”,对加拿大出口商品开出了一份新的加税清单。从8月1日起,加拿大出口的钢铁、铝、乳制品和药品等多类产品将面临最高达35%的关税,这一消息令加拿大震惊不已。
此前,加拿大坚持对部分美国科技企业征收数字服务税,甚至计划追溯征税三年。然而,特朗普的这轮加税动作使加拿大瞬间陷入巨大的压力漩涡中,尤其是钢铁和铝材领域的重税,直接击中了加拿大经济的“命脉”。
加拿大曾以为依靠其作为美国最大钢铝供应商的地位,可以在贸易战中占据优势,没想到特朗普却在这两个关键领域大幅加征关税,这一“掀桌”举动让加拿大政府一时间无计可施,陷入被动。
就在各界猜测加拿大如何应对时,卡尼的决定再次震惊了国际社会——他选择将矛头转向中国。6月27日,加拿大工业部宣布要求中国企业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关闭其在加拿大的所有业务。
加拿大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但具体风险内容并未详细说明,更缺乏实质证据支持。显然,这一做法更多被外界视为政治借口。
对此,中国自然强烈反对,认为加拿大这是无端指控,带有明显的“莫须有”成分,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了中加之间正常的经贸合作关系。
7月8日,海康威视首席执行官黄方红表示,公司已于7月7日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启动司法审查程序,并请求暂停执行关停命令。在中方的坚决反对和法律行动推动下,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已恢复正常运营。
然而,加拿大针对中国的动作远不止此。除了加征关税外,加拿大还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配额控制机制,严厉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数量。具体而言,中国产品的配额被砍掉了一半,且还施加了惩罚性的超额关税。
也就是说,即便企业的出口行为符合法规,只要超过配额,关税税率就会翻倍,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失误,损失将极为严重。
相比之下,美国对加拿大市场的出口却没有类似配额限制,完全畅通无阻。这种“双标”做法令人深思:加拿大对中国不仅施加高额关税,还系统性地设置多重障碍,甚至强行驱逐中国企业,而对美国则保持宽松待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界普遍认为加拿大此举带有明显的“讨好”美国意味,试图通过全面针对中国来博取特朗普政府的好感。毕竟,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始终坚决不让步,这也许促使加拿大选择了打击中国作为回应策略。
不过,加拿大似乎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并非容易被施压的对象。面对卡尼的挑衅,中方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指出,加拿大此举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明显属于赤裸裸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损害了国际贸易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国内对此也并非一致支持。尤其是依赖钢材的产业对卡尼政府的做法表达了强烈不满。许多地方市政项目因此需要重新评估采购预算,钢材价格波动也给工程进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海康威视设备在加拿大多个省级采购合同中占有约30%的市场份额,若强制替换,不仅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也将对公共服务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还有中国油菜籽是加拿大的重要进口商品,每年采购量超过400万吨。近期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100%的关税并暂停多方进口,进一步显示了中方反击的力度。
由此可见,中国绝非软柿子,更不是加拿大在美国面前的“示好工具”。卡尼的这步棋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注定是一步棋差错。
——
参考信源:加拿大对华进口钢材加徵25%关税——金融界2025-07-17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