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二季度公募基金产品整体利润达3850.98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孙晓辉
随着2025年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盈利情况出炉。
因权益、债券基金整体业绩回暖,二季度公募基金“赚钱效应”进一步强化。数据显示,二季度公募基金产品整体盈利达3850.98亿元,这是继2024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相继盈利之后,又一个“赚钱季”,且实现了逐季递增。华夏、易方达、广发等11家基金公司盈利超百亿元。
从产品类型看,股票型、债券型基金成为二季度盈利的“主力军”,本期利润分别达到1204.79亿元、1029.64亿元,混合型基金也贡献了超16%的利润。
整个上半年来看,公募基金迎来“丰收”,合计盈利达到6368.45亿元,权益类基金仍是上半年盈利的“大户”。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上半年基金利润均超过500亿元。
二季度公募基金产品赚3850.98亿元
今年4月初受“关税风波”冲击,A股、港股市场遭遇大幅调整,随后逐步企稳回升。债券市场方面,伴随着宏观经济指标企稳及资金利率中枢下降,债市也走出一波行情。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公募基金“赚钱效应”进一步显现。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达3850.98亿元,所有基金类型均实现正利润,权益类基金成为赚钱主力。
具体来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二季度利润分别达到1204.79亿元、619.18亿元,权益基金成为贡献利润的主要来源,合计利润占比接近五成,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贡献超过三成。债券型基金贡献利润1029.64亿元,占比为26.74%。此外,货币市场基金、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FOF及其他的利润分别为471.68亿元、429.17亿元、65.45亿元、23.22亿元、7.8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二季度初股市的大幅回调给后市带来显著的反弹行情,债券市场表现同样不俗,使得不少权益基金、债券基金均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基金管理人盈利排名前50强出炉
华夏、易方达、广发位居前三强
凭借领先的管理规模和稳定的投资业绩,大型基金公司成为基金盈利的主力,华夏、易方达、广发基金位居前三。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62家基金管理人(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有150家公司旗下基金整体实现盈利。其中,有11家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超100亿元。
因二季度股债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管理规模较大尤其是权益类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较高。目前非货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大都实现了百亿元以上的总体利润。
具体来看,华夏基金旗下基金利润总计300.92亿元,成为二季度赚钱最多的基金管理人。
从具体产品看,华夏基金旗下华夏沪深300ETF当季利润为65.06亿元,华夏上证50ETF帮助投资者盈利近54亿元。
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旗下基金二季度利润达到276.13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当季利润超过80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等产品利润也较高。
广发基金旗下基金利润达到249.77亿元,广发纳指100ETF(QDII)、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广发中证1000ETF、广发纳指100ETF联接(QDII)、广发全球精选股票(QDII)等盈利丰厚。
此外,南方、富国、博时、华泰柏瑞、嘉实、华安、汇添富、国泰基金旗下基金利润均超过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利润超10亿元的35只产品中,除了1只债券基金、3只货币基金、1只商品基金外,其他均为权益类产品,数量占比超过八成。其中,跟踪沪深300、上证50、纳指100、中证500、创业板、中证1000等指数的头部基金产品盈利较为靠前。
上半年整体赚钱6368.45亿元
2025年公募基金一、二季度均出现盈利,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迎来“丰收”,合计盈利达到6368.45亿元。
具体来看,权益类基金仍是上半年盈利的“大户”,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半年度分别盈利1651.07亿元、1701.51亿元。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半年利润分别为954.82亿元、953.45亿元。此外,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FOF及其他半年利润分别为747.48亿元、300.9亿元、43.4亿元和15.84亿元。
若从基金公司来看,162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上半年有155家实现盈利,占比为95.7%。其中,77家盈利超10亿元,17家盈利超100亿元。
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上半年合计利润分别为584.44亿元、573.2亿元,是仅有的基金利润过500亿元的两家公司。
此外,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半年基金利润超300亿元,分别为359.32亿元、353.17亿元、300.2亿元。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半年基金利润也颇丰,均超过200亿元。
从目前看,不少2025年上半年表现较好的基金公司,大多是各项业务综合发展的头部基金公司,在固收、指数、主动权益等业务布局相对均衡,把握住了市场机遇。
编辑:赵新亮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