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赵明超)“债”攀科创高地,服务科技创新。7月17日,鹏华基金联合上海证券报共同举办科创债 ETF 投资研讨会。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鹏华基金相关负责人,中信证券党委委员、执行委员张皓分别致辞,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专家做了主题演讲,业内多位专家参加了圆桌环节的研讨活动。
过去几个月来,科创债ETF从提出、上报、获批、发行再到上市,均跑出了“加速度”。202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随后债市“科技板”的配套安排逐步落地。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大力发展科创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当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报。7月2日,上述产品正式获批,7月7日发行并在当日全部募集完成,7月17日正式上市。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ETF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ETF市场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上交所将持续围绕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一主线,从扩产品、优机制、做生态等方面推动ETF市场再上新台阶。
鹏华基金认为,今年以来,科创债市场提速发展,一揽子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首批科创债 ETF 快速落地,体现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落实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扎实举措和有力行动。
在公募基金改革的大背景下,鹏华基金认为,做大科创债ETF正当其时:一是可以服务财富管理需求,在低利率环境下,科创债 ETF 将科技创新属性、高信用资质、指数化管理相结合,让各类投资者便捷地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二是可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金融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聚集,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可以服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科创债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进一步强化股债联动共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
7月1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中上市。从上市首日成交情况看,成交额合计超过800亿元,其中鹏华科创债ETF成交额高达183亿元,换手率突破612%,均位居市场同类第一。如此高的成交额,券商提供的做市服务功不可没。
中信证券党委委员、执行委员张皓表示,2025年我国科创债市场规模已突破2.2万亿元,优质科创企业占比持续提升,市场配置需求显著增强。科创债生态体系日益成熟,科创债ETF的推出是资本市场产品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科创债市场的重要投资载体,在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市场结构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在投资研讨会上,来自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券商研究、做市商、私募机构和公募基金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服务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科创债ETF生态圈”这一主题各自分享了观点。
浦银理财党委委员叶力俭表示,近年来债券市场持续火热,各类策略层出不穷,而今年市场更注重通过交易和波动获取收益。在这一背景下,ETF或指数化投资天然具备交易优势,尤其是高流动性的产品更能满足债券投资人的交易需求。从理财资金的角度看,配置仍是首要任务,但在配置收益欠佳时,必须通过交易增厚收益——这要求进行多波段、相对高频的操作。因此,无论是理财资金还是高活跃度投资者,对债券ETF的需求都在显著提升。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交易总监梅家成认为,债券ETF作为一种创新品种,融合了不同类别资产的优势,正在重塑债券市场的生态。与传统场外债基相比,债券ETF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效的观点表达工具,还通过指数化配置成为一级市场投标的核心力量,实现了资产配置与现券交易的分离。随着科创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和债券ETF优势的凸显,这一领域有望发展成为重要板块,其规模潜力或将远超现有的场外债基。
在百年保险资管基金部总经理邢秋羽看来,保险资金在ETF上有一定的配置,但在债券ETF特别是信用债ETF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品种丰富和流动性提升,债券型ETF的配置比例将显著增长。保险资金的核心配置逻辑围绕战略资产配置(SAA)和战术资产配置(TAA)展开,通过ETF这一低成本工具跟踪基准指数实现基础收益。
“以科创债ETF为例,其票息优势、指数化分散信用风险特性及良好流动性,使其能替代3-4年期利率债或用于现金管理,同时成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重要抓手。随着产品创新深化,保险机构预计会持续加大ETF配置力度,实现风险收益优化与实体经济支持的双重目标。”邢秋羽说。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业务总部董事杜晨翔认为,近年来,做市商模式的优化显著提升了债券市场流动性,特别是在债券ETF领域。随着交易所债券做市制度的建立,做市商已能够为基金公司提供涵盖银行间债券、交易所债券及债券ETF的一站式做市服务,有效连接基金公司与投资者。以科创债为例,科创债ETF通过一级市场申赎与二级市场交易与底层债券形成良性互动:ETF流动性提升传导至科创债市场,而科创债流动性改善又反哺ETF,形成正向循环。这一生态建设的成效得益于监管与制度的协同推进,包括交易所做市制度落地、基准信用债及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的推出,为市场流动性注入了持续动力。
鸣石基金高级副总裁杨堃表示,鸣石基金在ETF领域深耕多年,在大类资产投资中主要聚焦于股票、债券和商品三大板块。对于私募机构而言,由于难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投资的选择相对有限。为此,公司重点参与了国债ETF、政金债ETF等产品,以弥补这一短板。
“此次科创债ETF的发行将进一步丰富私募机构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工具选择,帮助我们更好地补足在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参与不足,使资产配置策略更加多元化。”杨堃称
鹏华基金现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羊城表示,鹏华基金创新性地采用双基金经理机制来管理科创债ETF,这是基于产品特性的精心设计。科创债ETF既需要信用债的专业投资能力,又要求扎实的ETF管理经验,而市场上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经验的基金经理较为稀缺。鹏华科创债ETF的双基金经理组合既能通过信用债专家精准把握底层资产的配置效率,又能依托ETF专业团队确保产品的流动性和投资交易效率。
“在大规模管理方面,我们选择的上证AAA科创债指数当前容量达9000亿元且扩容空间大,未来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能够充分支撑产品规模增长。这种双基金经理模式从ETF的资产配置和场内运营管理两个维度协同发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张羊城称。
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在“科技金融”置于金融五篇大文章首位的国家战略指引下,资本市场正加速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新生态,公募基金行业也迎来科创浪潮。10只科创债ETF产品上市,标志着中国债券ETF正式驶入硬科技赛道,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当前,“资本+科创+产业”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新的发展逻辑和生态体系,上海证券报将积极发挥链接和服务资本市场的平台优势、渠道优势、资源优势,为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添砖加瓦,将更多资源、资金引导到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为高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刊,1995年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新华社直属机构、重点报刊,是新中国第一份证券金融类全国性财经日报,也是中国证监会、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上海证券报是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是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服务平台。经过30多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微博等平台和端口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上海证券报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的有机统一,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是中央政策权威的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的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坚定的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的传播者。
上一篇:医药股,批量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