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金融界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表示,印度向美国提出了一项零关税的贸易协议。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关税,其中包括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目前印度方面正寻求在90天的暂停期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周四在卡塔尔与商界领袖举行的活动上发表讲话,称印度政府“向我们提出了一项协议,基本上他们愿意不向我们收取任何关税。”
编辑
贸易(资料图)
日本坚持以“零关税”为目标,日美贸易谈判前景如何?日本央行的政策路径又将如何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友骏认为,日美结构性矛盾不可调和,日方在谈判中“讨价还价”空间很小。浙商银行财富管理部总行投顾周锦舜认为,日美贸易谈判可能分几个阶段,前景并不明朗。受关税影响,日本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已经走弱。
印度并没有直接喊零关税,而是转头威胁美国,扬言要对美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要不说印度的外交政策就是“骑墙”,真厉害跟谁,前两天还跟印度女婿万斯相谈甚欢,上赶着对美国示好,现在一看中国比较牛,立马调转枪口,朝着特朗普就开炮。当然印度这个是威胁,会不会实施还不好说,而欧盟却不是说光说不练,环球网消息,欧盟已经公布了对美千亿反制清单,目前进入公众咨询期,预计在下月制定最终产品清单。其实日本从一开始对美态度就比较强硬,多次公开对美关税政策说“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再“唯唯诺诺”,接连两次的美日谈判后,石破茂更是表示“绝对无法接受”美方的要求。
贸易(资料图)
当白宫挥舞的关税大棒第一次遭遇实质性反击时,全球经济秩序的天平开始发生微妙倾斜。
中国在2018年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精准反制,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让原本看似牢不可破的"美国优先"逻辑暴露出致命裂缝。北京选择的打击清单充满战略考量——大豆产地集中在特朗普票仓,汽车产业涉及共和党核心支持者,这些精确到产业链条和政治版图的回击,让华盛顿首次感受到贸易战的真实疼痛。但中国证明强硬策略有效后,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23年突然公开要求"完全取消对日钢铝关税",直接援引中美谈判中达成的关税取消先例。
当美国威胁对空客加征关税时,欧洲谈判代表出示了经合组织框架下的跨国补贴争端解决进度表,这种程序性对抗使单边制裁失去了突然性杀伤力。这种精准打击触发了爱荷华州农场主联盟的游说行动,最终迫使华盛顿在2019年向中国出口商发放了超过200万吨的关税豁免配额。当美国财政部威胁动用"核选项"限制中资银行美元清算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日均交易量在两周内飙升63%。德意志银行的外汇结算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欧元区与东盟国家间本币结算占比首次突破41%,这个数值在2016年还不足19%。全球产业链的韧性在墨西哥边境显现出戏剧性场景。
贸易(资料图)
当主要经济体都不再被动接受单边关税,转而通过多边机制或对等措施维护利益时,特朗普政府惯用的“极限施压”就失去了效力。中国在此过程中既是破局者也是建设者,其坚持的平等协商原则逐渐获得更多认同。这场全球范围的关税博弈揭示了一个根本规律: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的政策都不能无视他国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