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来,消费企业境外上市呈现井喷态势。从蜜雪冰城、古茗等新式茶饮品牌扎堆港股,到老乡鸡、遇见小面等餐饮企业密集递表,这波上市潮背后,既是资本博弈的激烈角力,更是消费品牌突围的生存抉择。
政策东风为这波上市潮提供了关键推力。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将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广州南沙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更提出具体支持措施,推动重点制造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融资。监管层面,备案制度优化使企业上市周期缩短30%以上,但合规要求愈发严格——数据跨境安全审查、VIE架构穿透式核查、反欺诈联合检查机制等,构建起更严密的监管网络。某新能源车企因挪用IPO资金被立案调查,彰显监管铁腕。
消费趋势变迁是驱动上市潮的内生动力。当前消费市场呈现三大特征:其一,情绪价值消费崛起,茶饮品牌通过IP联名、国潮设计实现品牌溢价;其二,科技赋能消费体验,某盲盒龙头企业股价年内翻倍,彰显数字技术对消费场景的重构能力;其三,供应链竞争白热化,餐饮企业上市募资首要投向均为供应链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这种趋势下,上市成为企业抢占赛道、整合资源的必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上市潮中,部分企业为兑现对赌协议仓促上市,可能透支长期发展潜力。例如,某品牌在招股阶段创下港股认购纪录,但单店坪效、加盟商盈利周期等核心数据仍需持续观察。
站在消费变革与资本开放的交汇点,这波境外上市潮既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行业洗牌的分水岭。唯有那些真正实现品牌升级、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变革的企业,方能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对于监管者而言,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引导资本流向实体消费领域,将是未来更重要的命题。
肖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