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的原文与翻译
创始人
2025-07-03 16:45:54

关于《孟子两章》的原文与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两章》的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4)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5)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6)必:一定。

  (7)然而:这样却。

  (8)是:这。

  (9)城:城墙。池:护城河。

  (10)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不是不坚硬锐利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硬,锐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震慑。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锐利,这里意思延伸为武力。

  (15)寡助之至:得到的帮助少到了极点

  (16)亲戚:身边的人。

  (17)畔:通“叛”,背叛。

  (18)顺:归顺,服从。

  (19)以:凭借,靠。

  (2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故:所以。

  (21)失道:不实施“仁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张衡传》 《张衡传》 范晔 两汉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
《孤山寺》 《孤山寺》 林逋 宋代 林逋 云峰水树南朝寺,祇隔丛篁作并邻。破殿静披虀臼古,斋房闲试酷奴春...
《冬至》 《冬至》 陆游 宋代 陆游 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
《看叶》 《看叶》 罗与之 宋代 罗与之 经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撰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 清代 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