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俄罗斯债务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那就是:大型并且有实力的公司(尤其是银行、能源企业)开始积极发行一种特殊的债券——这些债券以大幅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贴现债券”。
例如,面值1000卢布的债券只需500卢布就能购入,到期时则按全额面值兑付——2024年9月底,俄罗斯储蓄银行发行了1200万份“面值1000卢布”的债券,对外销售的价格为面值的50%,也就是500卢布。
去年年底,阿尔法银行也发行了数量可观的贴现债券。到了2025年5月,Gazprom Nef不行大规模发行了折价债券,还同时给予利息——最低每年2%利率的折价债券,有折扣再给利息。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南生认为,当前俄罗斯的高利率环境是首要原因。对于发行债券的大型企业来说,传统的固定票息的债券意味着在高利率时期需要承担昂贵的定期利息支出,这会给企业短期的现金流带来压力。
而贴现债券,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俄罗斯储蓄银行发行的面值1000卢布,投资者仅需500卢布就可的折扣债券”则让企业能够规避利息支付,将偿付压力集中到到期日,在当下显得更为划算。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对这种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普通个人投资者。贴现债券的吸引力在于简单的收益模式——折价买入、到期按面值收回,收益率一目了然,且往往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种直观性让散户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从历史视角看,贴现债券并非新鲜事物,雏形可追溯至中世纪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政府广泛使用以筹措资金。最近数十年来,贴现债券在国际市场上也非常普及。
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就是贴现债券,假设是面值100美元的国债,票面是没有利息的,但可能是95美元即可购买,到期后按票面的100美元兑现——利息就是5美元除以95,利率5.26%。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早在1993年就曾发行过类似债券,但公司大规模发行贴现债券却是近期的现象。市场专家指出:贴现债券的流行还带来一些独特优势——对投资者而言,它消除了票息再投资风险。
对发行企业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是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方式。当然了,投资贴现债券也需要谨慎——由于所有回报都在到期时实现,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发行方的信用质量。
确保发行贴现债券的企业、机构有能力在到期日兑现承诺。同时,这类债券通常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市场波动会带来更大的价格变动。随着市场接受度的提高,这种融资方式可能会被更多公司纳入考虑范围。
同时还说明:俄企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这种现象的盛行,首先深刻地揭示了俄罗斯企业,尤其是大型银行和能源公司,正面临着巨大的短期资金需求。在当前异常严峻的经济环境下,西方持续的多轮制裁极大地限制了俄罗斯实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
同时,俄罗斯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适应也产生了强烈的现金流压力。企业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应对到期的旧债以及在国内进行再投资以确保在孤立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
贴现债券的短期性(通常期限在数个月、1至3年)恰好完美地匹配了企业这种急切且集中的资金需求,成为一种高效的“过桥”融资工具。
然而,更关键的一点在于:企业普遍选择短期贴现债券而非传统的长期附息债券,清晰地表明了管理层对俄罗斯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特定判断——当前,俄罗斯央行为了遏制通胀、稳定卢布汇率而维持着极高的基准利率。
如果一家公司此刻选择发行十年期甚至更长期的固定高利率债券,那么它就意味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无论国家经济政策如何变化,利率如何走向,该公司都必须背负着这份极其沉重的利息支出,这无疑会严重侵蚀其长期利润空间。
俄罗斯企业大规模回避长期债券的这一选择,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市场信号:它们并不认可当前的高利率环境会持续太久。这些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决策必然基于对未来的深度研判。
它们显然预期,随着俄乌冲突的平息(或以某种方式固化)、制裁压力的常态化与部分缓解以及战时经济模式的调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将逐步改善——通胀得到控制,卢布汇率趋于稳定。
央行将有能力也有空间逐步开启降息周期,使利率回归到更为“正常”的低位水平。因此,企业不愿在当前利率的“山顶”上锁定长期债务,它们宁愿通过短期的贴现债券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也要“熬过”这段最困难的时期,等待未来融资环境改善后,再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再融资或发行长期债券。这种融资策略的选择,巧妙地将其未来的财务负担与对国家的经济预期进行了绑定。
进而,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出更为深层的宏观与地缘政治预期:俄罗斯的主流经济力量似乎认为,眼前由冲突和制裁带来的极端困难是暂时的,而非永久的“新常态”,这或许暗示:
在俄罗斯的权力阶层和商业精英内部,对于俄乌战争难以“期维持当前高强度状态”长存在一种共识预期,他们认为:冲突的解决方案或某种形式的僵局固化可能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例如未来两年年内)出现,而非持续数十年。
同样,他们认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冰封”状态虽然严峻,但并非永无止境,最终总会找到某种形式的共处之道,届时部分经济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俄乌之战、与西方的恶劣关系不会持续很久。
当然,这种预期充满不确定性,更像是一种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谨慎的乐观。如果未来经济改善的进程远慢于预期,高利率环境持续更久,那么这些发行了大量短期贴现债券的企业将很快面临集中的再融资压力。
到那时,他们可能不得不接受同样甚至更高的融资成本。但无论如何,当前高折扣比例贴现债券的流行,既是企业应对眼前危机的智慧之举,也是它们用以表达对未来经济走势看法的一个鲜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