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向来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近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全社会用电量,今年7月,我国月度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在全球也属首次。这里面,有农业现代化快速提升带来的用电量增加,有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习惯变化带来的电力消耗,还有工业用电支撑起的半壁江山。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省份用电量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度电里的GDP有怎样的增长图景?从电力数据中能看哪些经济新脉动?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全国31省份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作为全国经济总量前四强,其用电量也稳居全国前四,但与GDP排名略有不同的是,用电量排名第二的省份为山东。
从2025上半年用电量来看,广东为4333.2亿千瓦时,山东紧随其后,用电量4117.7亿千瓦时,江苏为4053亿千瓦时,浙江与江苏差距则超过了820亿千瓦时,与前三强拉开明显梯队。
在我国,工业用电是大头,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以广东和山东两个用电大省为例,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年用电量突破9000亿千瓦时的省份,数据显示,1千瓦时电可以支撑广东GDP产出约15元。山东能源、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规模大,大型企业众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
山东用电量多,发电量也多,今年2月,山东超越广东和江苏,成为仅次于内蒙古的全国第二发电大省。这离不开山东去年取得了一系列成就,6月,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10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历史性首次超越煤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12月,风电光伏装机首次突破1亿千瓦。
从电力数据中,还能看到经济的新脉动,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3232.66亿度,同比增长7.06%,这一增速远高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在东部11省市中位列第一。
众所周知,浙江数字经济发达,发展数字经济,算力是关键资源和重要驱动,而“算力的尽头是电力”,作为服务业的数据中心成新晋“用电大户”。
此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发展算力基建的优势不仅在于数字经济发达,市场端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需求量同样很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数据中心用电量同比增长26.12%,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用电量超过一半。算力与电力形成的相互支撑关系,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趋势。
湖南“用电效率”直追京沪
再来看一个重要的数据,单位GDP用电量。
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电耗平均值为733.01千瓦时/万元,17个省份的单位GDP电耗低于全国平均值。具体来看,北京、上海、湖南单位GDP电耗较低,平均一度电产生36.54元、28.14元和23.07元GDP,内蒙古、宁夏、青海为单位GDP电耗较高的三个省份,平均一度电产生4.54元、3.74元、3.61元GDP。
以更少的能耗创造更多的GDP,单位GDP用电量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单位GDP对电能的需求完全不同,北京、上海高新技术占比高,单位电量创造的GDP自然更多。
在京沪之外,湖南脱颖而出,单位GDP用电量排在全国第三。要知道,2025年上半年湖南累计从外省购入电量228.76亿千瓦时,尽管面临能源不足、电力不够等瓶颈,靠外电输入补缺口,但湖南用电效率却很高。
根据《湖南省能源发展报告2025》,2024年,湖南工业用电消耗了1130.1亿千瓦时,占比高达47.6%,但其增速仅为0.5%,服务业用电量为567.8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3.9%,同比大幅增长16.7%。
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工业转型过程中,湖南能效提升和结构调整对用电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表明湖南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迅速,成为拉动湖南全省用电增长的主要力量。
内蒙古外送电量连续19年领跑全国
最后来看发电,为满足电力需求并降低传输损耗,各地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进行发电布局。近年来,各地大举押注风电光伏,全国电力版图正被重塑。
今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其中风电5.36亿千瓦,光伏发电9.4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的14.51亿千瓦。
观察风电光伏的年发电量,内蒙古排在全国首位,作为我国风光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2024年,内蒙古发电量817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具体看,风力发电量为1643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量为310.4亿千瓦时。
同时,内蒙古还是名副其实的外送大省,2024年外送电量3084亿千瓦时,外送电量约占该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的59%。在煤电托底、风光资源加持下,内蒙古外送电量已经连续19年领跑全国,仅山东每年就有300多亿度电来自内蒙古。
除了内蒙古,广东、江苏、山东也是发电大省,2024年发电量均超过6000亿千瓦时,新疆、四川超过5000亿千瓦,浙江、山西和云南则超过4000亿千瓦时阶段,河北发电量超过3800亿千瓦时,这些省份共同构成全国前十的发电大省。
不过,各地发电“主力”不尽相同,广东稳坐全国核电发电量的第一把交椅,四川水力发电量排名第一,内蒙古火力和风力发电量都是全国第一,新疆的太阳能发电量排在全国首位,这些都与各地的资源优势紧密相连。
从全国来看,2025年发电大省早已布局,内蒙古计划全年新增4000万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装机,广东要新增电源装机3000万千瓦,浙江要确保新增电力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山东则明确要力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增2000万千瓦,安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这些都将进一步影响着全国电力版图。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