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点十七分,阳光紧盯着屏幕上北证50指数的走势,当他看到指数再次冲击高点却无力维持、掉头向下时,他果断地按下了卖出键,结束了这笔交易。这已是本周他第二次对北证50基金进行止盈操作。
交易界面上,醒目的高位十字星闪烁着预警信号,股价在触及布林线(BOLL)上轨后迅速回落,无情地验证着技术分析的预判。同时,主力资金也露出了撤退的迹象,悄悄地呈现净流出状态。阳光在自己的交易日志里记录道:“目前的盘面格局最多只能维持两天了,见好就收,落袋为安才是王道。”
事实上,北证50的冲高回落绝非偶然,而是多种技术信号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经验丰富的技术派交易者来说,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风险提示:
高位十字星: 在经历一轮连续上涨后出现的十字星形态,通常预示着多方与空方力量的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市场反转的概率正在急剧增加。
布林线上轨压力: 指数触及布林通道的上沿,如同将橡皮筋拉伸到极限,随时可能发生反弹,回落修正几乎是必然。
主力资金转向: 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超过8亿元,沪港通/深港通资金的流向常常被视作市场情绪的风向标;同时,AH股溢价指数也回升至124,这些数据都暗示着大资金正在悄然撤离市场。
然而,更值得深思的是北证50的估值变化。去年十月,北证50的市盈率(PE TTM)仅为24倍,处于深度低估区域。而如今,该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飙升至38倍以上,从历史估值分位的25%区域一路攀升,直逼75%的过热区域。当估值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业绩的增长速度时,意味着风险补偿正在快速消失。
面对这样的市场信号,阳光选择了“见好就收”的策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市场上的止盈策略远不止这一种,各路玩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底牌”:
盈利百分比法: 预先设定一个盈利目标,例如“盈利达到30%时减仓三分之二,盈利达到60%时清仓”。华信永道的某位交易者就曾在两天内使用这种方法成功锁定了40%的收益,但这种策略的缺点也很明显,可能会错失长线牛股的后续涨幅。
动态估值法: 密切关注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一旦突破历史估值分位的警戒线(例如75%分位),就采取分批撤退的策略。北证50当前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创业板的平均水平,泡沫风险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技术回撤法: 紧盯关键的均线支撑位,例如5日均线,一旦跌破就立即减仓。海达尔的某位玩家曾将“连续三根阴线后,次日高开低走”作为明确的撤退信号。
零成本法: 优先撤出本金,将剩余的利润留在市场中,继续博取收益,如同“滚雪球”一般。就像那位华信永道的投资者,在涨停后的第二天果断撤出了本金320万元,留下110万元的利润继续参与市场博弈,期望能够抓住连续涨停的机会。
关于止盈的争议一直存在:止盈到底是严格遵守交易“纪律”的体现,还是缺乏持仓信心的“怂”的表现?
阳光的操作也反映出当前市场中一些板块的微妙变化:
人形机器人: 阳光认为,短期内该板块的位置已经过高,选择提前离场观望。目前,该板块的估值已经透支了未来两年的增长潜力,技术派普遍认为,短期内可能会出现10%左右的回调。
恒生科技: 南向资金持续流出,技术图形出现破位,预示着短期内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白酒: 近期白酒板块的逆势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估值修复的驱动。目前中证白酒指数的市盈率仅为18倍,处于近十年来的最低4.5%分位,具备一定的估值吸引力。但更深层次的推动力,可能来自于政策的催化(例如消费刺激政策)以及中秋旺季的临近。
当前的矛盾焦点在于:白酒板块的“估值洼地”与北证50的“估值泡沫”之间,资金正在进行艰难的“二选一”。
与此同时,止损纪律同样重要:
止损生命线: 1450点是北证50的重要支撑位,一旦有效跌破(周线级别),可能意味着该指数将重回4浪整理区间,投资者应做好风险控制。
止盈执行: 如果北证50想要有效突破1500点,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成交量需达到前5日均量的1.5倍以上,否则很可能只是假突破,投资者应保持警惕。
一位经验丰富的美股交易员曾用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诫大家:“当初标普生物科技ETF(XBI)上涨了20%时,我没有及时止盈,结果最终回撤了30%才被迫割肉离场。从那以后,我的交易策略中永远不会缺少止损单。”
当北证50在1500点附近反复震荡时,市场参与者们也明显分化为两派:
技术派: 认为“三角形收敛形态已经突破,预示着5浪-3主升浪即将启动,下一个目标位是1580点!”
保守派: 则更加谨慎,强调“主力资金净流出,高位出现十字星,跑得快才是最终的赢家。”
而阳光的选择,或许揭示了大多数投资者的心态:“我知道市场趋势可能尚未完全走坏,但我不想把命运交给明天,选择落袋为安才是最稳妥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