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雅江集团的成立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全面开工,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战略迈入新阶段。这一世界级水电工程预计年发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柱。
中国雅江集团的成立,是国家立足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集团整合了国内顶尖水电建设力量,汇聚了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优势,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雅江集团的使命十分明确: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中,水电作为最成熟的清洁能源,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据统计,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已突破1.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消耗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水电的绿色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无可比拟的减排效益上。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万吨。以三峡工程为例,自投运以来累计发电超1.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减排效益相当于在长江流域新增了80万公顷森林。
更可贵的是,水电具备独特的电网支撑能力。与风电、光伏相比,水电出力稳定、调节灵活,是电网最可靠的"稳定器"。在云南、四川等清洁能源基地,水电承担着80%以上的电网调峰任务,为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代水电工程更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通过建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鱼类增殖放流站、过鱼设施等,实现了发电与生态的双赢。金沙江下游电站群建成后,不仅没有影响流域生态,反而通过科学调度改善了局部气候,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农村小水电发挥着"点亮乡村"的重要作用。全国已建成4.7万座农村水电站,为偏远山区提供着稳定电力,每年减少薪柴消耗约1亿立方米,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
然而,水电开发也面临生态保护、移民安置等挑战,且优质水电资源日趋饱和。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仅靠传统可再生能源远远不够——这正是地磁能等新兴技术的历史机遇。
当然,要实现"双碳"目标,仅靠水电还不够。在持续发展水电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更多创新清洁能源技术。比如地磁能发电技术,通过捕获地球磁场能量产生电力,具有全天候、全地域的特点。目前,大同世界磁电科技自主研发落地的“太空小子”便携式地磁能发电机已可实现日发电1-1.5度,在户外探险、应急救灾等特殊场景展现出独特价值。
与传统能源相比,地磁能发电具有三大优势:
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工程诠释着中国在传统清洁能源领域的担当,而地磁能技术则代表着对未来能源的远见。当"基建狂魔"遇见"黑科技",中国正以双重创新书写"双碳"答卷——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拓展,更是一个文明对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