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8月6日,注定是一个会被载入国际贸易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道行政命令,以印度“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这一举措堪称美国在贸易制裁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因为这是其首次针对“第三国购买俄油”采取如此强硬的惩罚性手段。印度,这个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试图崭露头角的国家,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印度日均进口俄油175万桶,较去年增长1%,俄油在印度石油进口中的占比高达35%。美国此番行动,显然是直击印度能源供应链的要害,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切断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同时也给其他国家一个“下马威”。
印度,在这场风波中首当其冲,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一直以来,印度在外交政策上试图在美俄之间寻求平衡,既想抱紧美国的大腿,借助其力量提升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承接所谓的中国产业链转移;又离不开俄罗斯在能源和军事装备方面的支持。印度60%的军备进口来自俄罗斯,而俄油更是其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如今,美国的这一关税大棒落下,让印度尝到了盲目追随的苦果。此前印度紧跟美国“印太战略”,积极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孤立和围堵,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美国制裁的“炮灰”。美国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盟友工具化”的本质,在自身利益面前,所谓的盟友关系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面对美国的制裁,印度政府也试图做出回应。印度外交部迅速发声,称美方做法“不公平、不合理”,强调进口俄油是为了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和控制国内通胀,毕竟俄油价格较国际市场低30%,这对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危机,印度一方面加速与俄罗斯协商长期合同的稳定性,试图从根源上保障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开始试探性地向中国示好,希望通过改善中印关系,增加自己在与美谈判中的筹码。然而,印度自身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使其在这场博弈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印度制造业薄弱,对美出口依赖度高,占出口总额的18%,这使得它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时,反制手段极为有限,犹如被缚住手脚的拳手,难以施展拳脚。
然而,美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对印度下手的同时,也多次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占俄油出口份额约30%。美国对中国的“特殊关照”,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他们妄图借能源议题,迫使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同时打压中俄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将贸易作为政治工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无疑是对国际公平与正义的公然践踏。
而当中国被美国点名,面临100%关税威胁时,中国政府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强硬的态度。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能源合作是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美国无权干涉。发言人直击美国“长臂管辖”的本质,指出美国在要求他国“选边站”的同时,自身及盟友仍通过第三方渠道进口俄油,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令人不齿。中国强调将“根据国家利益自主决定能源政策”,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胁迫。这一表态,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美国的脸上,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坚定决心。
在外交抗议的同时,中国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在经济领域,中国加速削减美能源进口,2025年上半年自美进口LNG量同比降60%,同时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稀土,作为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材料,中国的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美国的军工和芯片产业,让美国也尝到了被制裁的滋味。在金融层面,中俄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85%,并积极推动金砖国家本币结算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削弱美元的制裁效力,打破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此外,中国还在外交上积极与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沟通协调,呼吁建立“去单边制裁”的全球贸易新规则,试图孤立美国的霸权行径。通过这些多维反制措施,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决心,绝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欺负的软柿子。
美国此番对印度和中国挥舞关税大棒,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试图通过制裁第三国购油,切断俄罗斯每月约15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从而削弱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战争潜力。毕竟,俄油出口收入占其政府预算的40%,是维持军事开支的核心支柱。另一方面,美国想借此机会重塑全球能源供应链,推动“去俄化”能源体系,让盟友转向美产液化天然气(LNG)和沙特原油,巩固自身能源出口霸权,2025年美国LNG出口量预计达9000万吨,占全球35%。
然而,美国的这些举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连锁反应。美国宣布制裁当天,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闪崩至68.2美元/桶,但随后因市场担忧供应短缺迅速反弹。这一剧烈波动,充分暴露了全球对俄油依赖的结构性矛盾。欧盟、印度、中国合计进口俄油占其出口量的70%,短期内根本难以找到替代源。此外,美国将贸易政策武器化的做法,也引发了多国的警惕,全球“去全球化”风险升级。
这场因俄油引发的关税风波,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印关系从曾经的“战略伙伴”迅速转变为“关税对手”,印度的遭遇让其他国家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可能导致印度加速“向东看”战略,深化与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削弱美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中美之间的博弈也从以往的贸易摩擦,升级为在能源议题上的全面“角力”,双方在能源主权、贸易规则、货币体系等层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全球秩序也在这场风波中加速重塑,美国的单极霸权与多极力量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美国对印加税25%、威胁中国100%关税的行为,看似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实则是其霸权衰退的表现。在能源全球化、贸易多极化的今天,单边制裁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已经无法达到其目的,反而会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倒逼各国构建更加自主、多元的供应链体系。印度的困境与中国的反制,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任何试图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滥用制裁大棒的行为,最终都将在全球正义与市场规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各国唯有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上一篇:etf期权当卖方怎么选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