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欧班列(深圳)将迎来开行五周年里程碑。这趟被誉为“黄金列车”的跨国班列,已累计从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开行878列,运输货物超8.5万标箱,货值突破30亿美元,27条线路连接、辐射德国杜伊斯堡、捷克布拉格、意大利米兰等47个国家及地区,为超过7000家企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国际物流双向通道,成为深圳向世界展示开放活力与发展韧性的重要窗口。另外,在这个特殊时刻,中欧班列(深圳)也迎来重大利好——依托其始发站“深圳平湖南铁路货运站”建设的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将于年内建成投营。
联通欧亚 “黄金通道”价值凸显
2020年8月18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市交通局牵头,深国际集团与中国外运强强联手,组建专业运营平台,中欧班列(深圳)首趟列车“湾区号”鸣笛启程。这趟满载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列车,跨越亚欧大陆,直抵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深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征程。
五年来,中欧班列(深圳)的网络布局从最初的1条线路,增加到27条线路,覆盖欧亚主要货源地,发运货值也连续5年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疫情导致海运中断、苏伊士运河堵塞、红海危机等特殊时期,中欧班列(深圳)以稳定运力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时效较海运省半!特色快线为企业“出海”提速
为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班列运营平台不断探索试点,陆续开通了中老班列、中老泰专列、中吉乌国际铁公多式联运班列、“跨里海”铁海多式联运线路等特色线路。特别是针对跨境电商“小批量、多批次、强时效”的运输需求,打造了“深圳-波兰马拉舍维奇”(12天)、“深圳-德国杜伊斯堡”(17天)及首条电商快线“深圳-匈牙利布达佩斯”(20天)等精品线路,较传统海运节省 50% 以上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时效也大幅缩短30%以上。同时,通过提供国际铁路拼箱服务,以及在“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班列上创新推出“一次委托、一单到底”服务模式等举措,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跨境物流门槛。
“中欧班列将我们的医疗设备运输时间从海运的30-40天缩短至20天左右。”深圳开立生物医疗售后总监李晓曦表示,“不仅大幅提升了交付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更填补了高端医疗设备国际运输的市场空白。”
据悉,深圳中欧班列已累计服务企业超7000家,不断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居用品、鞋类等商品运往全球,同时带回优质产品,构建起双向贸易通道。
“公铁海”联运枢纽将投营 地下跑火车 地上建物流
在开行五周年之际,中欧班列(深圳)迎来重大利好——依托其始发站“深圳平湖南铁路货运站”建设的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将于年内建成投营。作为由深国际集团主导投资运营的国家综合物流枢纽承载设施、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公铁海多式联运枢纽,该中心创新采用“站城一体”垂直布局,直接在铁路场站上叠建物流功能区,实现货物“铁路到站即入仓、仓内分拨即配送”的无缝衔接,可望进一步压缩中转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深圳市深国铁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康福泉表示:“作为深国际旗下深度参与枢纽建设和班列运营的平台企业,我们将持续构建‘铁路干线运输+城市仓储配送’深度融合运营模式,培育枢纽的集货分拨、仓储报关等业务功能,提升中欧班列集货效率与分拨能力。”他进一步补充,“枢纽也将以班列为战略支点,整合中欧班列、国内铁路货运班列与深圳本地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资源,构建‘串珠成链、聚势成群’的产业生态,强化中欧班列(深圳)联通‘一带一路’、贯穿亚欧的物流贸易大通道辐射力,为区域产业与国际通道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郑艳玲认为,中欧班列(深圳)的开行,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企业、贸易企业,提供了一个货运到欧洲的稳定渠道。中欧班列(深圳)和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的完美结合,对深圳打造立体化、多维度、多层次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将助力深圳加快建设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文 刘羽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