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刚刚结束,不到24小时,美方又对中国耍起花招 ,宣布暂停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中美贸易谈判结果如何?美方耍花招又究竟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不久前,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正式结束,双方达成共识,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 24% 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90 天,这意味着中美双方的关税税率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中美贸易谈判刚刚结束,不到24小时,美方又对中国耍起花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 8 月 29 日起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 将对许多来自中国的包裹产生直接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明确表示称,“希望美方恪守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有专家分析称,美国此次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主要针对通过非国际邮政网络寄往美国、价值不超过 800 美元的商业包裹,这些包裹此后将不再享受免税优惠,需缴纳所有适用关税。对于国际邮政系统的包裹,则采用按商品价值的从价税,或 80 至 200 美元的从量税两种征税方式。白宫方面给出的理由是 “维护国家安全” 和 “保护本土产业”,声称过去托运人利用小额包裹较低的安全措施将非法芬太尼等合成阿片类药物、毒品等运入美国,此举旨在堵住安全漏洞。但这一借口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将正常的贸易政策与打击毒品等非法活动强行挂钩,显然是在寻找借口为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开脱。
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的这一政策调整将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和相关企业。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借助美国的小额免税制度,通过 “低价直邮 + 小额免税” 模式迅速打开美国市场,像 Shein 和 Temu 等电商平台发展迅猛,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今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这些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将大幅增加,最终这些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商品价格。对于资金链紧张的中小卖家而言,更是可能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这无疑会损害美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活力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美国海关也将面临巨大挑战。据数据显示,流入美国的非中国小额包裹量已从 2024 财年的 1.15 亿件飙升至 2025 财年的 3.09 亿件,如今每日约 400 万件的小额包裹都需重新处理关税事宜,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虽表示已更新自动化系统,但业界对此能否有效应对表示质疑。频繁的政策变动不仅让海关部门疲于应对,也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据分析,每年或将造成 47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中美贸易谈判刚刚结束,不到24小时,美方就对中国耍起花招。由此可见,美方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事风格,已经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表里不一的行径,严重破坏了中美贸易谈判的互信基础,也让全球市场对美国的贸易政策稳定性产生极大质疑。
在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美国理应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而非频频制造障碍。此次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看似是一招 “妙棋”,实则是自损八百的短视之举。美国若不摒弃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思维,持续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最终必将失去全球合作伙伴的信任,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其国内经济也将在一系列不合理政策的冲击下千疮百孔 。
下一篇:A股,迎来最年轻证代!